《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 邀你一
起与真相贴身肉搏
万国咸宁天下平
我的构思
关于这篇描述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文章我也
构思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写作范围是包括整个欧洲战场
也就是德、意为主的轴心国军事行动,主要参考书籍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那些优秀将领们的回忆录与解档文件。
因为我认为回忆录中所纪录的事件够真实,给人以身临其
境之感。
其实本人是很懒散的,要挑战这么庞大的题材心里确实
没底。最开始在网络上发表小文,是出于对他人观点相左而
引发的争论。继而发现自己对于某些主流观点不太一样,甚
至完全相反,所以才决定写这篇文章的
当然,这篇文章是煮酒写过一段时间的(看过的朋友应该
知道)写了大约2 万字左右,但由于不打草稿的恶习,想哪写
哪,连载看倒也罢了,但通读下来就觉得缺少连贯性,所以打算
从新编排一下,把“散”文捏紧了。
之前本人声称要在4 月18 日进行更新,但由于实在太
忙——在学习电影的似动理论(太复杂了,耽搁了两周)现
在终于有空继续写了,所以在这里向久等的朋友说一声抱歉
~~~
之前我把草稿拿给朋友看,朋友却泼我冷水,“太枯燥
了,没人看的”。让我自信心很受打击,差点放弃。在我硬
着头皮写一段时间过后就有网友提出意见“楼主配上图片就
好了”
说实在的,这话让我心动了,让我如梦初醒。
是啊,在二战书籍的数量如此繁多的情况之下,我却敢
去挑战这样题材,优势在于,在互联网如此的发达的今天,
信息的来源更容易收集,比如历史人物,军事作战地图。
想当年我看二战书籍缺少图片的时候,书上说什么XX 河,
XX 防线,XX 城市,完全找不到北,全靠自己去想象,愣是在
读了几年二战书籍和欧洲地理的情况下,依旧指认不出地图
上,伏尔加河和莱茵河所在位置,愣是在去年才知道原来一
战德国战败后,
《凡尔赛和约》使得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国土
骨肉分离。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原来我都遭这样的罪
了,所以,我的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在图片的帮助之下,更直观
的去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如我所言,由于本人超懒,这六年欧洲战史能否写完是
个未知数,但至少今夜的我有这个决心。希望不是三分钟热
度,希望我能写完。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5-04 00:49
连载1
1919年6月28日的巴黎凡尔赛宫,几名身着礼服
的中年男子座在镜厅门外的长椅上,他们看起来都精神颓丧,
但却还努力的保持着一种悲惨的尊严。
镜厅正是四十八年前德国军队打进巴黎,威廉一世举行
加冕礼的地方。也是在这里,威廉一世宣布德意志帝国的成
立。
但是风水轮流转,今天轮到德国乞和了,法国人决定在
德国皇帝登基的地方羞辱他们一番。并且,德国不允许参与
条约讨论。所以在六月如此炎热的夏季,德国代表也只能眼
巴巴的坐在大厅外面的椅子上等待结果。
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
把持,各领袖最后一次仔细核对了这份《凡尔赛和约》
。就
传唤德国代表进入内厅签字。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
勒仔细端详这份条约后,犹豫的说:“条约太苛刻了吧,有
违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威尔逊先生早前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建
议”。
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冷冷道:“最后通牒已下,
不签字你们德国人就等着吃枪子吧”。
此时,各战胜国首脑都乐意的盯着德国外长看他试图如
何答辩。
出人意外的是,这位年轻德国外长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从
眼睛里滚落出了一滴滴大泪珠,泪水顺着脸睱滴在了眼前
的那份《凡尔赛和约》之上,如此突然的举动反而使得那
些战胜国成员不知所措,心怀不安了。
一名英国代表甚至走到了这位绝望的德国人身旁轻声安
慰他,就像安慰一名打架输了的小学生。
叹息间,外长用那不停颤抖的右手在《凡尔赛和约》签
上了自己的名字。签字的时候,这位可怜的德国人努力的挺
起了胸膛,就像一块木头似的,只有他的眼睛和那不停颤抖的
双手才表明他还活着。
末了,痛苦的德国外长用那通红的双眼巡视了一下房间
里的每一个人,并用那已不成调的语气说道:“先生们,一
个7 千万人的民族虽灾难深重,但并没有灭亡。”
是的,他们并没有灭亡,在不遥远的将来,一切的仇恨
与恩怨将会卷土重来。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
国不幸遭遇,以及这个苛刻的《凡尔赛和约》

首先大家必须了解的是,三巨头对待战败德国是有利益
上的分歧的。有句古话说“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在
战争年代同心同德的协约国,却在如何处置战败德国的问题
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美国人提出的条款是最宽大的,当然了,美国人也有一
点站着说话腰不痛的味道。本来自己是依靠着一个不靠谱的
借口对德宣战的①。在欧洲各国都打的精疲力尽的时候中
途跑出来捡便宜,损失小,得利多。美国总统威尔逊此时成
了当好好先生,他认为既然已经打赢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大
伙儿都不容易,息事宁人,各自回家洗洗睡吧。
法国人提出的条款是最狠毒的,因为法国是协约国中损
失最严重的国家(500余万军民伤亡)
。而且,西线战场绝
大部分战役都是在法国的国土上进行的。因此,法国希望能
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并将其军力削减至
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并呼吁各战胜国当众处死德国皇帝
(在战争结束前退位并流亡至荷兰)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
林,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平。同时他还希望签订封锁德国海
岸线的秘密条约,以便法国能控制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当然
了,法国民众更希望把德国人打回石器时代,让他们永远对
自己构不成威胁。
英国人提出的条款是最实在的,英国首相乔治希望在美
国的理想主义和法国严惩德国的论调中找到一条中间路线,
但其政治地位相当微妙,因为乔治清楚的认识到,一旦法国
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这和英
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
因为英国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德国,同样,也不愿意
看到一个强大的法国。因为欧洲大陆上如若只剩一家超级强
国的话,作为岛国的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利益必将受损。打
个比方来说,假如德国是欧洲大陆的老大,哪天一个不爽,
放句狠话,就能把岛上的英国人吓个半死。如若德、法互相
对立,综合国力互相均衡的话,双方势必就会使劲地讨好英
国,以争取它的支持。
这样,英国就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砝码,只要它愿意压在天
平的某一方,另一方绝对要喊吃不消。从中世纪开始,英国
人就学会使用这一招了,近代的英国更是修炼的炉火纯青。
所以,我认为那些所谓的英法两国世代交好的论调,都
是目光狭隘之见。要知道,在推翻拿破仑的反法联盟,上蹿
下跳,使劲吆喝最起劲的,正是这个与法国“世代友好”的
大英帝国了。
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和法国一样,英国国内
广泛的民意是希望严惩德国的。
在如此强烈的民意下,乔治首相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克制,
把英国千年来所奉行的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
无需多废话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正是深谙此道的英国人说的,我
认为,再也没有比这一句,更完整的勾勒出英国人的形象了。
①美国宣战理由是一份由德意志帝国外交秘书阿瑟
·齐默尔曼于1917 年1 月16 号向德国驻墨西哥大使
en:Heinrich von Eckardt 发出的加密电报,电报内容建议
与墨西哥结成对抗美国的军事联盟,但被英国40 号办公室
情报机关截获。
该电报高度发扬了德国人吹牛不上税的充分想象力,因
为德国答应给予墨西哥充分的硬件设施,武器装备,并承诺
帮助墨西哥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 和亚利桑那州
失去的国土,条件是——墨西哥立即向美国宣战。
经过墨西哥政府周密的分析认为:
1.英国皇家海军长期控制大西洋行海航线,德国提供的物
质根本不可能达到大洋彼岸。
2.即使墨国成功修复失地,容纳或安抚当地的讲英语的
人口将会是一个严厉和困难的考验。
所以墨西哥政府正式在4 月14 日拒绝齐默尔曼电报内的
提案。在那时,美国已经向德国宣战。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5-04 00:53 连载
2
凡尔赛和约
基于各方的分歧,谈判桌上面红耳赤的争论就势必在所
难免了。从1918 年11 月11 日德国投降,到1919 年6 月28
日和约的正式签订,历时整整半年。
也就是说,协约国争吵了半年,德国也等待发落等了半
年,最终结果是争吵的筋疲力尽协约国都做出了让步才得以
达成了一致,虽然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
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
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
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最后敲定的凡尔赛条约主要条款如下:
·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
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
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
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
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
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
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
和约》
。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
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
分配。
2.军事上的限制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
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海军员额限制在15,000员以下,船舰方面
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
2艘驱逐舰,并不准拥有潜水艇。
·不得组织空军。
·不得进出口武器。
·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
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另外德国还要赔偿2260 亿马克(约合113 亿英镑)最绝
的是考虑到德国货币——马克一定会贬值,这些战争赔偿必
须以黄金支付。
《凡尔赛条约》使得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
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
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
,16%的煤产地
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如此屈辱的协定德国人是不会善罢甘
休的当法国陆军总司令贝当元帅得知凡尔赛和约之后哀叹道:
“这个根本不是和平条约,只是一个20 年的停战协定”。
是的,有远见的法国人已经看出了凡尔赛和约所带来的
严重后果,但是普通民众早已沉醉在胜利者的曙光之中。
我虽然没有学过经济学,但是有一点简单的道理我是知道
的,那就是一个国家没有了黄金储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凡尔赛和约中巨额的黄金赔偿,几乎让德国的国库倾家荡产。
在1932 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德国的经济陷入了
崩溃的边缘,德国有700 万人失业,连带他们的家属一起算起
来,那就至少有2500 万人在挨饿(德国人口为7000 万)

当时在柏林发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妇女提着一
篮子的钱出去买面包,是为了上厕所,就把钱放在门外,等她
出来的时候却发现,篮子不见了,钱却还放在那里。
马克用来擦屁股成了年轻人的时尚。此言虽不雅,但却
是真实的,如此可见,纸币已经贬值到了何种程度。就在如
此危机的时刻,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出现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5-04 00:59
还阳,发文,处女作挑战二战战史咯,之前两万字从新
编排。
千字党万岁!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5-05 00:23 连载
3
纳粹党
纳粹党是依靠宣扬报复凡尔赛和约崛起的,1933 年,希
特勒通过竞选登上了总理的宝座。在国内,他迅速的改变了
几乎濒临崩溃的德国经济。在外交上,这个野心勃勃的独裁
者,在执政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公然违反了凡尔赛和约,
1935 年,希特勒下令征兵;
1936 年,他进军莱因兰;
年,他夺取了奥地利;同一年,他要求得到而且
果然得到了苏台德区;
年3 月,他占领了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
出人意料的是,面对希特勒的这些违规之举,英法两国
只是眼睁睁的看着,并且无动于衷。而这些妥协派,也正是
被现在的历史学家口诛笔伐,喷的体无完肤的所谓的“绥靖
政策”。
但是,我认为这个几近盖棺的论调是很不负责的。
因为从利益上说,当时希特勒扩军的目的在西方国家看
来,是仅仅是为了巩固国防,并且为打击野心向巴尔干扩张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做出的必要军事准备,与此同
时,希特勒也不断的向西方国家挥动橄榄枝:“德国重整军
备是针对东方的,要西方放心。”
甚至已有人公然为希特勒的行为叫好了。英国泰晤士报
狂热的吹捧“希特勒的要求是驳不倒的”,英国保守党的报
刊则把希特勒当救世主,并信誓旦旦的说:“他给惶惶不安
的西方带来了“新的希望”。
1936 年3 月7 日,希特勒派出三个营的德国部队越过莱
茵河,构建工事。这种严重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行为,大大的
刺激了法国人那脆弱的神经,更重要的是,法国此时有陆军
百万,而德国的军事力量才刚刚起步,要说真打起仗来,法
国的边界部队就能把德国灭个百八十遍。
尽管如此,一向办事谨慎,胆小怕事的法国人可不愿意
打一场糊里糊涂的战争,法国政府不得不立刻派出自己的外
交部长,亲自乘坐飞机跑去英国征询这个“老朋友”的意见。
当那位神色紧张,一脸狼狈的法国人气喘吁吁的飞到伦
敦的时候,所得到的答复却是:“英国坚决反对法国出兵干
涉。”反而认为德国进兵莱茵兰非军事区,只不过是回到它
自己的土地上罢了。英国首相警告说:“英国并不处于战争状
态,也不能接受战争的风险。”
呵,依旧是英国的老传统—— 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平衡。
能压一压法国的气焰,英国人暗地里别提多高兴了。
要知道,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军事力量崛起的
法国已经让英国人不爽很久了。
所以我认为,绥靖政策的“权威论调”是完全不负责任
的做法,并且把英法两国打扮成一对受害者,一对眼泪汪汪被
希特勒叔叔骗了糖果的天真小孩,却只字不提自己内部的勾心
斗角,简直荒唐!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5-05 00:31 连载
4
希特勒的这些强横手段,这些巨大的成就,使他赢得了巨
大的声望,特别是外交上的成功,让德国彻底脱离了凡尔赛
和约所带来的耻辱。在国内,老年人信任他、中年人尊敬他、
青年人崇拜他。在他们眼中,他就是上帝的化身,是德国的
救星。
就连德国的中小学生也被教会了唱颂歌:阿道
夫·希特勒是救星、是英雄,在辽阔的世
界中,他最高尚,为希特勒而生,为希特勒而
死。
上帝就是希特勒,
他统治着勇敢的新世界…………..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极端的个人崇拜甚至已发展到滑稽
可笑的的地步。在党新近布置的学习班上,一个女老师十分
认真地讲述过她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头会说话的狗。当被
问到“希特勒是谁”时,狗回答说:“我的元首”。
当然了,本文并不是描写希特勒的发家史,这些细节就
一笔带过了,至少大家应该知道的是,在1939 年以前,他的
事业是一帆风顺的。这个独裁者、这个高高在上自认为是德
国救世主天才、这个曾经穷困潦倒,食不果腹的维也纳流浪
汉、这个曾经在寒冷的冬季被冻得瑟瑟发抖,住进贫民收容
所聊以慰藉的乞丐,已经成了继俾斯麦之后最伟大的德国人
了,希特勒显然是知道这一点的,当他成功的吞并了捷克斯
洛伐克以后,他兴奋的冲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拥抱了每一个
在场的女人,高声叫道:“孩子们!这是我平生最伟大的一
天,我将以最伟大的德国人而名垂青史!”
但是元首不知道的是,他的好运已经到头了,时间是
1939 年3 月21 日,也就是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的第七天。
这一天,希特勒要求波兰归还但泽走廊,就像萨拉热窝
的那声枪响,希特勒的要求,已经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
火线。
夹在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之间的白色领地即为但泽走廊,
这个小小的港口城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SIMAGE}http%3A%2F%2Flaiba.tianya.cn%2Flaiba%2F
images%2F6890173%2F12414545590448877989%2FA%2F1%2Fm.
jpg{EIMAGE}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5-06 20:27
连载5 风暴前夕
其实早在1938 年希特勒的国会演讲中,希特勒是向西方国
家做过保证的,他信誓旦旦的说道:“德国对但泽走廊是
没有要求的”。
当然了,就现在的人看来,如果有人连希特勒先生的
“保证”都去相信的话,我宁肯去相信母猪会上树。
其实,希特勒的话还是有一点儿可信度的,那就是:在
1938 年,德国对但泽走廊确确实实是没有要求的。
现在,德国又提出了对但泽走廊的领土要求,着实让西
方各大媒体一片哗然,他们现在才了解到,希特勒的保证是
多么的不值一文,甚至还比不上一个流氓所做下的承诺。
但问题最关键的是,如果碰上流氓,你至少还能找警察,
碰上一个国家耍流氓,那只有干瞪眼了。
虽然但泽走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属于德国的,但
是《凡尔赛和约》中已经把他割让给了波兰,最重要的是,
但泽虽小。可它是一个港口城市,它也是波兰的唯一出海口,
没有它,波兰只能算一个内陆国家。波兰国内的经济本来就
不景气,如果连港口都没了,那国民只有出去要饭了。
所以,希特勒要求波兰归还但泽走廊的建议,当即就遭
到了波兰的严词拒绝,波兰政府死抱着《凡尔赛和约》条款
不放,甚至搬出历史书,宣称公元1453-1772 年,但泽是属
于波兰的。
希特勒可不是一个有耐心的家伙,在他的建议被拒绝后,
希特勒下令,要求陆军统帅部立即制定一个入侵波兰的作战
计划。
元首的话就是圣旨,没几天功夫,德国陆军统帅部就把
进攻计划给捣鼓出来了,该计划就是著名的——“白色计
划”。
相应的,感受到危险临近的波兰,在法国政府的不断催
促之下,才慢吞吞的制定了一个代号为“西方计划” 的作战
计划。
法国人着急啊,他们现在才了解到,在1939 年以前,波
兰连一个像样的对抗德国的军事作战备忘录都没
有………
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尴尬了,一个国家的国防居然还要
让别的国家去操心,真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其实呢,波兰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他们根本没把德
国人的威胁太当一会事儿。波兰人早就把军队平行的部署在
德波边境(生怕部署太靠后反击太麻烦)
。并计划先在西边守
住德国人的攻势,在北边夺取德国的东普鲁士,等待英法在
西线发起攻击,东西夹击预计在一个月内打败德
国……………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份代号为“西方计划” 的作
战计划时,都不得不感慨这是多么“完美”的计划以及怀有
多么美好憧憬的波兰统帅部。
如果我们非得要去评价波兰这份作战计

VIP内容

此处内容仅限VIP权限查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均为网络整理发布,仅限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