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两次杠杆做到5000 万股灾被强
平的投机之路
南侠1987
中国有上亿股民,每个股民都有过许多或悲或喜或精彩
或平淡的股市故事,或曾心惊胆战或曾满心欢喜或曾心酸绝
望,而这亿万个故事则交织成20 多年波澜壮阔的股市风云。
股市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亦记录了无数人的人生历程。
而我的故事,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几年中也曾有过惊
心动魄大起大落的几个月高潮,搭乘股市快车登顶天堂时每
天都投入20 小时以上如痴如醉毫不疲倦痴迷得废寝忘食,
当它层层坠落把我打进十八层地狱悲愤无助时又咬牙切齿
恨之入骨。
我本有不少擅长的拿手绝活,却误入歧途,去超高风险
毫无回报的地方主动送死。
初遇牛人、神帖,从此投身股海,稀里糊涂就翻倍,然
后,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在两年熊市被虐得惨不忍睹只剩半
多。
在股票论坛上积累了数万粉丝,每天粉丝们尾盘跟风都
能瞬间拉升至少两三个点,创立的几种投机战法曾风靡一时,
经常抓过涨停板吃到大肉,但更多的是亏损吃大面。
而更让我惊讶的是,有几个现在各大财经媒体上经常出
现的词,最初的源头竟然还是出自我这里。
某群内接触到很多成名已久的股市大佬和资金几亿以
上的大户、游资,到了牛市后知后觉满仓踏空,终受启发通
过高倍配资利滚利玩到了2000 多万,然后突遇黑天鹅,两
天就爆仓了……
半年后再次70 万通过高杠杆利滚利玩到了5000 万,曾
经亲手拉过几次涨停,也曾上过龙虎榜。
一再降低杠杆防范风险,构建固若金汤的防线,但在远
超历史上任何一次的两波大股灾中,最终还是难逃爆仓命运,
所有人生规划也轰然坍塌,只能重拾昔日梦想,一无所有地
提前启程——环游世界之百国千万(0 元出发游玩百国赚千
万)
、法拉利旅行中国之边疆边境游、兰博基尼环游中国之
沿海行、劳斯莱斯之中国百城游、极限穿越之三大无人区、
三大高原、三大雪山、四大沙漠,并将这些经历创作成20
亿票房的系列大电影、电视剧本,以及同名畅销书、动漫、
网络游戏。
2015 年6 月14 日,沪深市值共71.3 万亿;不久后大盘
崩盘般爆跌到2850 点时,沪深市值共33 万亿。在这被蒸发
的38 万亿中,就有曾经属于我的5000 万。
很多人好奇,以前在别的许多领域一直都在走向更辉煌,
为什么会急流勇退突然销声匿迹?
为什么我的小说几年前就被上千家论坛转载、手握几份
出版合同都不愿出版?
为什么会放弃原有闯下的一切去股市重新从零开始?
股价上涨一倍,通过4 倍配资,真的就能玩到30 倍利
润?
嘴盘大师是如何通过一篇荐股帖,网络写手是怎样通过
一篇连载的股市小说,就分别赚到了200 多万?
又是如何帮助某作家的小说改拍成电视剧两天之内就
在小论坛超额众筹到了2000 多万的认购额度的?
千股涨停到跌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跌停到涨
停、千股涨停的一周,算不算得上千古奇观?
皇族资金、王族资金、诸侯资金、军阀资金、老鼠资金、
大户、中户、散户……各自对行情有什么影响?
股市中的群体,由内到外分十几层,为什么越站在里面
的越能分到最大的蛋糕,并且决定外面人的命运?
股坛坛上八年两万倍的名人,是传说还是骗子?天才作
手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五年前的一届实盘赛,竟然出了十几个当时还只有几十
万、小几百万的,如今已是一方游资、龙虎榜常客?
半年就上龙虎榜近千次,顶尖的涨停敢死队,兴风作浪
的标杆背后,又是怎样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尸积如山?
各有2、30 亿资金的几个超级牛散是如何联合拉出九个
涨停板的杰作?呼风唤雨搞出无数的翻倍牛股?
涨停板敢死队游资大鳄又如何难逃股灾,连吃五个一字
跌停板,双双被套牢成几家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的?
两家能影响整个股市行情的顶级游资,为什么会在某个
板块中,一战损失高达七亿?
60 后、70 后、80 后中都已经相继涌现出标杆式的股神、
一哥,谁又将成为90 后的股神?
为什么很多股民都熬过了熊市,躲过了牛市,最后却死
在了救市?
毫无效果的救市,为什么会越救越跌?
为什么会一再出现千股跌停?他们的手法是怎样的?
他们为什么能肆无忌惮明目张胆地疯狂做空?
量化基金通过动量阿尔法模型做空,是怎样在两次大股
灾中赚取了数以十万亿的超级暴利?
养猪千日,终有一刀,抽筋剥皮,敲骨吸髓。谁一再故
意主导了股市的暴跌?
……
股市中的大多数秘密,你有兴趣吗?你想知道吗?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就是我的一段真实故事,深陷股市的我,浑然不觉,
不知天之既黑,不觉老之将至,一叶障目,放弃了所有的头
脑、能力和聪明才智,放弃自己所有擅长、拿手的绝活,却
一头扎进命运完全交由别人操控的赌场,
25—28 岁的青春岁
月已然在股市中逝去。
未曾长夜当苦,不足以语人生。
28 岁的生日,我驻足回望,记录人生中的片羽吉光,纪
念我们这一类脆弱而敏感的草根们曾经的青春和奋斗,祭奠
我们这一类底层股民那蕴涵了太多伤害却永难割裂的股市
人生。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
2F230333944.jpg{EIMAGE}
(2015 年6 月15 日股灾第一天的融资账户截图)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16:27
先讲一个有点可惜的投机故事吧。
那是在2000 年秋,我刚念初二,在报上看到,偶尔还
有人使用的第三套人民币,要停止流通了。
第四套人民币在1987 年开始发行后,原来1962 年开始
发行的第三套在市面上就慢慢地用得少了。而第五套人民币,
也已经在这之前不久的99 年开始发行。
因为从小所能接触得到的任何有字的书和纸都看,常在
书刊上看到一个古钱币、铜钱价值几万几十万的故事,我马
上感觉到,这里面肯定有很大的机会,应该会有差价,也许
发大财的机会来了,便赶紧告诉家里,马上去收集这套人民
币,肯定能升值。
不过由于我还小,家人完全不信我说的。
没办法,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在饭票中省下了十几元
当车费,先到了市里,再到处问路,找到了古玩市场,也就
是花鸟市场旁的几个柜台和摊点,发现这套人民币的价格都
开始涨了,其中那种2 元的,在古玩市场,能卖80 元。
同时,我注意到,这些小商贩都是在那坐等生意上门,
转手赚点差价,没有谁主动出击到处收购,都从早到晚在那
打牌,积极性不高,爱理不理的。
我把这些和乘车路线都记了下来,可是家里人根本就不
关心我说的这些。他们都是大人,那么有所谓的经验,怎么
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突然开窍,反而去听从一个初中生
的?小孩能懂什么呢?
我还被狠狠地训斥一顿,胆子太大了,没有大人带着,
竟一个人就跑到市里,要是跑丢了、被拐卖了,怎么办?以
后不准出去!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16:36
直到2001 年春节过后,本就在外到处跑生意的表哥,
才抽空到文物市场看了一下,结果发现,真如我所说,那边
的收购价,远高于这套人民币的票面价,表哥抓紧时间在周
围的村和镇上收集这套人民币,但已太晚了,能收集到的已
经没多少了。
我赶紧让表哥带我去市里的几家大点的银行。银行的说,
要是年前来我们这,你想要那种2 块的,就收你2 块,按1
比1 的比例兑换,不额外收费,现在也是这价。但问题是,
年前收集上来的太多了,库房都堆满了,年底已经全部统一
销毁了。
一个能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家人依然
没什么感觉,唯一遗憾的就是表哥,后来一提到这事就唉声
叹气。因为接触过,就知道有多暴利,他现在手里也还留存
着少许当时收上来的崭新、连号币,这种价值更高。
要是当时去银行兑换1 万元,那在文物市场的市场价就
能值3、40 万,现在至少也价值1000 万了。当时别说去兑
换1 万了,要兑换10 万银行都有,那些工作人员都没收藏
这个概念,根本就没想到,天天接触的人民币,居然还能成
为收藏品,不然不会轻易销毁的。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16:41
到16 岁时,思维又有所提高,觉得其实在13 岁时,其
实也能抓住这机会,完全可以钱生钱。
虽然没本钱,但是可以先借100 元换50 个2 块的,然
后到文物市场,80 元的市场价,每家只卖几张(以免数额多
了、
次数频繁了,
惊动他们。
他们一旦发现这中间有钱可赚,
40 倍的空间还能批量放大时,立马就会放下手里的牌,到处
去收购,马上消息就会扩散,收的人一多,紧接着,银行的
人也会察觉,发现这中间的有巨大空间,就不愿意兑换,自
己留着好升值)
,这样一倒手就有4000 的本金了。
接下来,继续找家小银行兑换,这次就不能再在本地倒
手了,2000 张一放出来,傻子都会跟着去收购,有无数的人
来竞争。
只能悄悄地,
谁也不惊动,
当天赶紧跑到省城长沙,
迅速转手,带着16 万马上回来。
然后在几小时之内,分开在几家银行火速全都兑换,再
到华中最大的城市出手几千张,就有了下一步的周转资金。
前面这些非常快,事先不被人察觉,悄悄进行,没人发
现没谁抢。等到别人都反应过来了,嘿嘿,自己手里已经囤
了几万张了,就可以慢慢来,先故意大张旗鼓地去文物市场
兑换200 张,相当于告诉所有人,这几十倍的差价,是个多
好的机会。
整个市场马上疯狂,
这时,
我就开始当上家,
自己坐庄。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16:50
手里已有几万张,占了本地流通盘的大部分,就有压价
权了,不断放一些跌价的利空消息出去,我手里有多少要多
少,不稀罕。本地小单不接,50 张起,批量收购,一口价
50 元,最关键的是当场结清绝不赊欠。
而众多自发到处去兑换零散的跟风者们,根据自身实力
和条件,会自然形成小走鬼或批发商,把散落各地的2 元币
一层一层往上聚拢。
手里有几十张的,40 元都已经远超过他们的心理预期。
两天后,被控制的收购价开始每天下跌,将信将疑鼠目寸光
是大众通病,都怕亏本砸自己手里了,想着赶紧落袋为安。
于是,外面的筹码也都主动流入囊中。
本地的2 元币基本都扫光了,就可以跑去广州、深圳、
上海、北京。每地出手6500 张,变现100 万,不缺钱了,
就可以把剩下的10 万张作为收藏品留着,坐等升值。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17:05
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同样的好机会,很多人你再告
诉他们都不行,不会相信这或那机会的。
意识影响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在思想上认为不可行,
就不会有行动,即便行动,也是报怀疑的态度,和全力以赴
去干的结果,肯定差距很大。
其次,在能力、实力和人脉、资源均接近零的情况下,
很难抓得住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如果,大家普遍都有那样的眼光和头脑,那么高的综合
素质,怎么可能在改革开放的黄金二十年后,还一直在当农
民、小生意人,艰难度日呢?全都早就在深圳、上海成为亿
万富翁了。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17:17
2000 年的时候,电话是整个村才有一两部,只有追求时
髦的年轻老师们,才会攒几个月工资买个手机,神气十足地
别在皮带上。
网络、
电脑更是听都没听过,
市区都还没网吧。
现在,我们随时都能手机上网查到,第三套人民币有壹
元、
贰元、
伍元、
拾元、
壹角、
贰角、
伍角7 种面额,
在2001
年刚退出流通领域不久,27 张大全套的价格,就被炒到了七
八百元,随后价格一路上扬,到2015 年时,一套的价格已
到2 万多,当时我看中的2 元有五星水印版和国旗水印版,
现在的价格,分别是2500、1800 元。
可惜那种只要去干,傻子都能暴发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了,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现在如果没背景没关系,即便偶然发现空档和漏洞后马
上开搞,也很快就会被无数跟风复制者搞死,除非本人具有
别人模仿不了的超高综合素质。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17:24
你知道,而别人不知道;别人不懂,你懂,这,就是信
息差。
而这,也恰是机会所在,别人明明有那条件或优势,但
自己没发现、没意识到,这就给了我们空手套白狼的空间。
面对同样的局面,要是谁都能巧妙腾挪,那很有头脑和
思维的高手,也就跟碌碌庸庸的愚民凡夫俗子们一样,不值
钱了,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因为年龄太小,错失这个十几年后上亿的商机,我对自
己说,不用老是遗憾过去错过了什么,还是要朝前看,偶然
和运气成分的不算,确定性的机会,永远都会存在,关键在
于,能否洞察并抓住。
***********************************************
***********************************
互动思考题
在你的人生中,不算偶然和运气成分,事后来看,有哪
些确定性的好机会被错过了呢?当时为什么没有发现呢?
发现了又欠缺哪些条件没能把握住呢?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18:38
忘了配张图了,补上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
2F231013322.jpg{EIMAGE}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21:05
多年来,我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天闲暇时,都会把天涯
聚焦的帖子和腾讯迷你首页的各版块,全都浏览一遍,感兴
趣的,就点击进去看看。
说起来也有意思,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几件事、一些人,
起因都是因为天涯的某个帖,当然也包括这次。
2012 年秋,天涯首页的一篇财经悬疑小说吸引了我。很
多所谓的著名作家,其实写的东西也烂得惨不忍睹,而正巧
那篇小说,写得正对胃口,我便每天追贴,看得正过瘾,突
然就没下文了。
为叙事方便和他人隐私,
暂且将该作者称之为K 作家吧。
也是我没经验,还不知道K 虽然写的东西还行,不过信
誉不太好,是论坛上有名的K 公公,每回都信誓旦旦,这次
绝不太监,
大家看完开头,
被吊足了胃口,
然后突然又没了,
过段时间,他又开了个新帖……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21:06
K 倒很是真性情,网友骂得凶了,K 就回应,我辛辛苦
苦搞创作,本就毫无回报,又不收你一分钱,兴之所至,想
写就写,不写了你又能奈我何?
虽很无赖,但确是实情。K 这回似乎立志要善始善终搞
部鸿篇巨著,定下规矩,为增长人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顶
贴过百才更新下一段,每天还可解答个股。慢慢地,这个小
说连载帖,就变成了股票交流帖。
我很是郁闷,腹诽着,老K 你好好的小说不写,整天不
务正业,老是谈那些股票干啥啊?
这些股民也真是傻,明知股市是火坑,还都往里跳,这
下个个都被套牢来求助了吧?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21:15
对于股市,只是有所耳闻,从没想过要去了解。九十年
代,那种遍地黄金的历史性大机遇早已消失,捡钱时代渐渐
远去。而离得最近的那波大牛市,07 年自己当时还在上学,
也毫无感觉,关键是生活费都得靠自己去挣,哪有闲钱去关
注什么股票啊?自己身边的同学、亲朋好友,也没谁炒股。
而这5 年来,一直漫漫熊途,那年有新闻说股民人均亏
损7 万,辛辛苦苦炒一年,还反倒给股市发7 万的工资,除
非是脑子被驴踢了!要不,谁会去干这样的傻事呢?
社会上对股民也普遍有所偏见,本来都是好好的正常人,
一去炒股慢慢就都快炒成精神病了。
在深圳闯荡时,经常被路边的业务员诱之以礼品相送,
拉去开户,我就更加坚定,股市肯定不是啥好玩意。不然,
大家都抢着去开户了,哪还需要你来勾引啊?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21:19
到了11 月开十八大时,冒出很多感谢K 提醒他们提前
清仓躲过大跌的回帖。好像是K 之前的一些走势预测都应验
了。
其中提到的一个观点,
大家都知道每次开会必跌的魔咒,
都准备在预期将会大跌前就赶紧跑

这跟李嘉诚的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的行为异曲同工,
那主力必然就会充分利用这一点,并反其道而行之,提前几
天就大跌,把大家都套住。
对此观点,当时我仅仅是感到有意思,并没放心上。直
到三年后,为之付出了几千万的代价,才有了新的理解,并
且我发现所有股民在这方面都吃过大亏。
比如说,大家都认为自己聪明绝顶并且超级精明,只要
一到5500 点,就带着几倍利润提前跑路,笑着离开。结果
呢,
在所有人都认为马上就会突破6000 点时,
主力们在5200
点就来个连续超级大暴跌,所有个股都来上10 个跌停,全
都被惨套,谁都没能跑掉,哭都哭不出来,傻眼了。
K 的连连命中,让我开始感兴趣。人肉搜索后发现,他
96 年刚毕业就考进省委宣传部成为公务员,
早早地就在大城
市分配了中心地段的住房。到2000 年,已是冉冉升起的文
坛新星,
论名气和实力,
犹在当时的韩寒、
郭敬明等人之上。
那一批崭露头角的文学新秀,现在都已是高人气的偶像
派,而这他这实力派,为什么在十几年后,还在论坛跟我等
屌丝们混成一片呢?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21:41
造化弄人,本应大展宏图的青年才俊,却落魄成了屌丝
大叔。
前后如此鲜明的反差,其中也有着必然。究其原因,说
来也让人啼笑皆非,竟然都是因为炒股!
2000 年时,在牛市大赚、热爱自由的K,辞去了省委的
科级干部的银饭碗,
毅然投身股市,
成了职业股民。
然后……
然后,命运好像开了个大玩笑,接下来是长达四五年的
熊市,漫长而惨烈。K 自然也亏损惨重,很潦倒地每天混迹
网吧看行情,
算计着吃盒饭时该不该加个蛋。
之后迫于生计,
当过北漂、芒果台编导、小酒吧老板、大学教师、野出租司
机、小旅馆老板……
他这只是个缩影,
不得不说,
股市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让本就不甚宽裕的几千万股民们的血汗钱亏损连连。
难道,这里面就没有让人深思的社会原因吗?又是谁一
手设计所导致的呢?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22:42
K 作家虽然没能红,但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作为
天涯的特邀版主,篇篇都是打动人心的高质量好帖,每个帖
都被推荐上首页,怪不得会被我发现呢,迟早的事嘛。
K 那篇太监小说是以K 自己的视觉展开并推动,主角是
个执掌百亿私募资金的神秘孤僻青年Y。在回帖互动中,K
经常谈到他自己和Y 对大盘走向和个股的一些看法,搞得我
晕乎乎的,颇为恍惚,这个Y,不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吗?
难不成还真有这样一个人?
9 月时,K 就说Y 很看好5 月份才上市的“西部证券”

在证券板块中市值、流通盘都最小,现价15 元,在12 月初
会跌到10 元左右,但一旦牛市来临,就至少能涨10 倍。
他们说的,我完全不懂,但由于K 转述的Y 每次事先提
醒,居然全都正确,让我慢慢重视,不由得开始关注西部证
券,我擦,上市后从15 冲到了19,然后就不断走下坡路,
到11 月下旬真的跌到了12 元,有一天直接跌停了,竟然已
经11.3 元了!
我的心砰砰直跳,难道真的会如Y 所说,跌到10 元,
然后再涨10 倍?虽然我对股市不懂皮毛,但这里面的10 倍
空间,诱惑非常大。
怦然心动下,我浑然不觉,看帖时的那些下午或晚上,
我已被股市慢慢吸引进去,那个将要改变我命运的神奇地方。
作者:南侠1987 日期:2015-10-14 22:52
05 年K 用攒积下的10 万,
在07 年的牛市里,
通过权证,
做到了15

VIP内容

此处内容仅限VIP权限查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均为网络整理发布,仅限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