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可能要到来的可怕滞涨,我们该怎
么办?
潜龙一生在渊
从种种迹象来看,目前的中国甚至说全世界可能要进入的
可怕的滞涨时期了。为什么滞涨可怕呢?光看看这两个字估计
就让你有些不寒而栗了。滞,就是停滞,什么停滞呢?经济发
展停滞。经济发展停滞,就意味着收入停滞,甚至下降,更悲
剧的就是失业。胀,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
你想想,物价不停地上涨,而你的收入不仅没上涨,而且还下
降,甚至悲剧的失了业,你说可怕不可怕?为什么会有这个判
断呢?我们来简单分析下,先来说说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其中最
有名的就是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的定义。书呆子弗大师说,
通货膨胀无论怎么讲都是货币现象。书生嘛,很多时候也是屁
股决定脑袋,他是货币学派大师,自然要用货币的因素去解释
了。但是,不是说他拿了诺贝尔奖就代表他的观点就是对的。
当然,咱作为一个业余的经济学爱好者,书都没看几本,也不
敢跟人家叫板。不过,这个世界是自由的嘛,每个人都有发表
自己观点的权利。我又不搞学术研究,也不靠这个吃饭,所以,
就以业余爱好者的角度谈一谈通货膨胀的问题,谈错了也不怕
丢饭碗哈。
窃以为,通货膨胀的核心就是价格,而决定价格的有内因
和外因两个因素。内因是什么呢?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当然
是供求关系了,供求决定价格嘛。从内因上讲,价格由供给和
需求所决定。因此,通货膨胀同样也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怎
么决定呢?通货膨胀嘛,自然是价格上涨的现象。怎么样才能
引起价格上涨呢?自然是需求大于供给了。怎样才能需求大于
供给呢?也是两方面,一方面是需求旺盛,一方面是供给不足。
所以,可以这样讲,从价格的内因上讲,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
型和成本推动型两种,不懂得话,后面我再继续讲。
下来再讲讲外因,首先我们要明白,价格是个相对量,而
不是一个绝对量。什么意思呢?我们想一想,价格是怎么规定
的?是不是由货币规定的?那货币又是什么?也是一个商品啊。
因此,可以这样说,价格就是由一件特殊的商品的价值所规定
的数字量。那问题就来了,这个特殊的商品的
“生产数量”是不定的。生产的多了,自身的价值就降低了,
那这样相对而言其他商品(非货币商品)的价值是不是就高
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弗里德曼说的其实是对的,
只是仅限于外因而已,以偏概全了。
因此,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通货膨胀由三个
因素决定,或者说有三种类型: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和货
币超发型。那我问一个问题,你觉得眼下的通货膨胀是什么类
型呢?
个人觉得,眼下的通货膨胀是货币超发和成本推动的复合
型。先是货币超发引起的,这几年的m2 都是两位数高速增长,
尤其是前两年,流动性泛滥成灾。制造了一波股市的牛市和股
灾后,加上巨额的救市资金,终于引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
产牛市。这场房价大涨的浪潮从深圳打响第一枪,然后向帝都
和魔都扩散,之后带动沿海一二线城市跟涨,最后终于掀起了
滔天巨浪席卷全国三四五线城市,直至现在依旧没有停歇的迹
象。可以说,由货币超发引发的通货膨胀率先在房地产领域打
响了第一枪,但是显然这还没完。
应该是从前年开始吧,一个很陌生的词进入了国人的视野,
到现在已经是尽人皆知,这个词就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
其实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大家都熟知的去产能,去什么产
能呢?去的当然是落后产能了。但是另一个方面大家可能都忽
略了,还有一个加产能,加什么产能呢?自然是先进的产能了,
这就是转型升级。但是,两个一比较就知道转型升级要比去产
能难得多,所以,在供给侧改革这块,去产能进行的轰轰烈烈。
行政性命令似乎还不够,为了加快进程,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新
政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今日的中国,工业化已经完成的差不多
了,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力搞环保是十分有必要
的(先不说矫枉过正的一刀切问题)
。但是,这里要明白,现
在的环保行政还有一项功能,就是以环保的名义加速去产能步
伐。如果说对付大型企业的落后产能是采用严格的行政的命令
的话,那么针对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体户企业,不得不说,环
保则是非常好的比行政命令还管用的方法。
没有人么?算了,吃饭去先
于是,在行政命令的管控下,在环保新政的打压下,供给
侧去产能快速推进,供给量快速下降。同时,在流动性泛滥引
发的投机炒作下(主要是期货市场)
,基础的大宗商品价格疯
狂暴,并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生产资料的快速上涨,一场由成本
大幅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呼之欲出。
滞胀这一词应该来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由于
中东战争的影响,中东的阿拉伯国家集体大幅提高石油价格。
石油是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当时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大的多,
从而在短期内大幅提高了生产和生活成本,引发了严重的通货
膨胀。同时,生产资料成本的大幅上升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
困难,从而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重大打击。经济不景气,企业
倒闭,工人失业,人类感受到了滞胀的可怕。
经济不景气,就要量化宽松,印钱放水。可是,放水又会
引发更严重的通胀。要消除通货膨胀,就要加息,加息企业经
营更加困难,经济更不景气。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就是滞
胀的可怕之处。中国这次可能的滞胀跟之前西方国家尤其是石
油危机的滞胀有很大区别。我们这次更多的是主动为之,他们
的是被动迎之。我们的是缓慢型的,他们的是突发型。我们这
是非核心生产资料的上涨,比如化工品等,他们的是核心品石
油的大幅上涨。石油是工业之母,其影响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在当时对石油依赖那么严重的情况下。不同的情形,造成
的后果和应对措施自然不同,我后面再细谈,这里先谈下我们
这次滞胀的起因和特征。
第一个,房价的大幅上涨引发的要素价格上涨,这里主要
是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地价和房价到底谁带动的谁,
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房价和地价都起来了。这样就势必造成
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厂房也好(影响相对较低些)
,办
公楼也好,商铺也好,都推升了生产成本。其次,高房价带来
的人力成本也大幅上升,这个好理解,人们无论是买房还是还
月供支出都大幅提升,自然要要求更高的薪酬待遇了。这一点
从华为搬离深圳就可以看出来。
第二个,加速去产能,无论是行政命令,市场化,还是环
保新政,结果都是减少了供给量,在需求量没有较大变化甚至
有所提升情况下(主要依赖性政府固投和房地产)
,引发了原
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当然,这个大幅上涨是在之前大幅下跌的
情况下的反弹,对企业和经济发展来说,其实是好事,关键在
于度的把握。现在的关键就是是否能传导至下游生活资料领域,
这是滞胀的关键,后面再继续详述。
第三个,基础生产资料尤其是石油没有较大的幅度的上涨,
生活资料没有较大幅度上涨,这就很具有中国特色了。如果,
生产资料的大幅上涨没有引发生活资料额大幅上涨,那滞胀就
不会发生,反而是经济回暖的标志,这就是我一直在本帖强调
的是可能到来的滞胀,而非已经确定或发生的滞胀。
这样的起因和特征,就给了我们充分运作的空间和时间。
运作的好,经济回暖,转型成功。运作不好,陷入可怕的滞胀。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运作的好不好,接下来的几年,都会有
苦日子过,只是后者更艰难前者稍好些罢了
现在的判断难点在于是经济回暖还是滞胀,支持前者的依
据是各个传统企业利润大幅暴增,工程机械销量,海运指数也
都大幅反弹。支持后者的论据是中小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民众
收入止步不前,民间投资和失业率不太乐观,各项生产资料价
格大幅攀升,物价指数蠢蠢欲动。
大变革时代,情况自然非常复杂,个人觉得前者的概率有
五六成,后者的概率有四五成。至于那些喊通缩的,都洗洗睡
吧。
为什么前者的概率稍高些呢?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经济体
系。我们的经济体系是市场和计划双轮运行体制,这种体制尽
管也有一些弊端,但是好处是不言自明的。别的不说,按照经
济规律,像中国这样生产严重的情况,要是放在西方那些以自
由经济为纲的体系下,早就爆发经济危机了,估计还不止一轮。
但是,在中国,由于政府强大的调控和资源配置能力,基本可
以说化解了这场重大的经济危机。那对于可能的滞胀,政府还
有能力化解吗?手段当然是有的,但是过程可能比较难受些
之前的帖子里也说过,眼下的世界经济不景气,有生产过
剩的情况,但更多的是供需资源错配。在传统需求这块,发达
国家包括中国,是有萎缩的情况。但是,也有很多地方需求很
强劲,但是被认为的消灭了。比如中东和北非,由于连续发动
了希拉里,利比亚和叙利亚战争,造成了社会动荡,难民成灾。
这些地区的需求就被消灭了,但是,不是说就不存在,只要结
束战乱,需求立马就起来了。还有一些地方是由于需求未被激
发,比如中亚,东南亚,南美和非洲,这些落后的地方。需求
也是存在的,但是经济太落后,没有被激发。另外,也有一些
需求坍塌了,比如委内瑞拉,巴西这些。由于经济或政治原因,
造成了局势动荡,需求短时间内迅速坍塌了。你能说这些地方
没有需求吗?看看委内瑞拉人民那望眼欲穿的眼神,别说方便
面了,就是地沟油他们也抢着吃。针对这些需求存在而无法满
足的情况怎么办呢?这就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伟大意义所
在。
另一方面,老百姓富裕起来后的高端需求无法满足,这一
点在中国变现的非常突出,从那些操蛋的国人跑到小日本
买马桶盖就可以看出来。你说没有需求吗?为何苹果从1
到7 卖的火到爆?为何中国的手机和汽车消费连年新高?
所以说,不是没有需求,是因为你无法满足需求。这就是
我们提出的转型升级的意义所在。
解决了这两点,滞胀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不少,问题是有那
么容易么?显然没有
说到成本推动型通胀,很多人可能没印象,简单说就是物
资奇缺,供给根本上需求引发物价大幅上涨。比如,现在的委
内瑞拉经历的就是这样的通胀。我们几十年前的粮票时代也是
这样,之所以没有引发恶性通胀主要是用计划经济进行了管控,
对物资进行强行分配。当然,后面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虽说也
是成本推动型,倒不是因为物资奇缺,原因上面讲过了。经济
局势越危机的时候,政府的计划经济干预政策就越有必要越有
效。因此,可以肯定,即便未来发生了滞涨,甚至更严重的危
机,我们的国家也会比其他国家好的多。所以,那些说赚钱移
民的,你确定你的选择是明智的?大乱之时,尤其是极端主义
和右翼势力突飞猛进的背景下,恐怕没有比中国更安全的地方。
看看灯塔国美帝,黑白之争正在进行,你确定黄种人就能置身
事外?弄不好会成为黑白之争的牺牲品,类似于二战时德国对
犹太人一样。或者小一点,类似于98 年华人在印尼的遭遇一
样。当然,这些只是比喻,也许不会这么夸张,但作为牺牲品
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通胀与房价的关系,是通胀引发
了房价上涨,还是房价上涨引发了通胀?作为吃瓜群众我们也
不必这么较真,只要知道房价是和通胀正先关就行。通过过去
几十年的观察可以发现,房价的涨幅应该要比(真实的)通胀
高,但也不是高的太多。2000 年之前中国经历过几次大的通
胀,主要跟经济改革引发的混乱有关。那么2000 年后,尤其
是加入wto 后,经济开始步入正轨,这之后引发了两次较大的
通胀(当然,跟之前比差远了)
,使物价上了两个大台阶。
一个是06、07 年,主要是由于需求旺盛引发的,叠加货
币超发,引发了经济过热,造成了较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了
一个台阶。那时候我还在上学,记得刚上学时,02、03 年路
边一碗面大概三块钱,到07 年基本到了五块左右,物价涨了
百分之七八十的样子,房价也差不多,但幅度比通胀稍小。这
是需求拉动型通胀。
二个是10、11 年,主要是由于货币超发引起的,原因就
是08 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的大放水。我们中国也不
例外,搞了四万亿投资。这个四万亿投资的问题,很多人在喷,
但客观讲利远远大于弊。当然,客观上也造成了比较大的通货
膨胀,两三年内物价
又涨了百分之七八十。这时候路边的面,从五块六块涨的
八块九快的样子。这次的物价由于基数比较高,幅度到没
上一次的大,但是房价的涨幅就比物价高了。因为房价有
一个杠杆作用,对货币最敏感,这几年一线的房价有一倍
以上,二三线也有个百分之六七十的样子。这是货币超发
型通胀那么到了现在,物价似乎又到了新的突破阶段,这
次的因素毫无疑问是由成本推动引起的,相对于前两个可
能在幅度上会小些,但我感觉物价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的。
目前生产资料已经开始大幅上涨,生活资料中的非食品商
品也已经开始涨了。连空调、手机、电视这些电子产品都
开始涨价了,食品领域能幸免吗?
这里需要知道的是,物价一旦上了台阶,就很难再下来了。
所以,那些盼望房价大跌的恐怕要失望了。关于房价的问题,
我在另一帖《我来告诉你真实的房市》
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2177742-1.shtml 有详
细的论述,感兴趣的可以去参阅。通胀的问题基本上就这些,
下来说一说停滞和失业的问题。
经济停滞的问题,前面也说过,主要是需求和供给错配。
先不说战乱地区的需求消灭和欠发达地区的需求未激活问题,
这些毕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在当前的情况下,需求的确
是萎缩的,主要集中在传统需求这块。需求萎缩情况下,供给
量还那么大,自然是造成了严重的过剩,这是经济停滞的主要
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时代趋势的大变引发的创造性
破坏,这是在过往的时期不曾遇到的。我们的时代面临什么大
变呢?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互联网+改变了传统
的商业模式,对本已过剩的实体产业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这里面很显著的就是电商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电商尽管提
高了效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在客观上却实实在在地造
成了线下商业的冲击。一是对中间环节的商业组织的淘汰,很
多做批发、零售的商业企业面临电商的冲击陷入亏损和倒闭的
境地。二是恶性竞争压低了工业企业的利润,也对国家的税收
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创造了新的庞大的就业,但是对整体
的就业水平还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当然,我这里不是批判
互联网+,创造性破坏本就是残酷的,再残酷也必须要接受。
下来更大的冲击就是人工智能。现在还只是人工智能的初
级阶段,但很多自动化机器已经可以极大地替代人工了。一个
简单的生产烟花炮竹的自动生产线,就可以淘汰90%的人力,
效率提升了很多,成本还节约了不少。类似还有其他很多智能
制造的机器,正在加速替代人工。比如,特斯拉的无人工厂,
全是机器一个人都没有。富士康也要启动大规模的机器换人了,
很多沿海的省市也都是大规模鼓励机器换人。
这还只是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到了高级阶段,淘汰的人可能
就更多了。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长
期来看,人工智能代替人工很有必要,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无法阻止,对人类来说终归也是好事。但是,中短期内对人类
社会的冲击却是巨大的。机器确实比人力更有效率,但是你如
果把人工都淘汰了,这些人失了业就没有收入,你用机器生产
的产品又卖给谁呢?失业会造成需求更严重的萎缩,机器的高
效率生产会带来更多的商品供给,这样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不
是就更加突出了?
所以,现在的就业情况面临着去产能的淘汰和机器换人两
大因素的巨大冲击,未来的收入和失业问题可能会越发严重,
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再卷入通货膨胀,
那滞胀就毫无疑问地发生了。
这也是我判断未来可能发生滞胀的最大依据所在,现在的
关键就是创新创业带来的新就业和收入能否覆盖失业和收入下
降以及通胀水平。能覆盖经济就进入新的景气周期,不能就进
入滞胀。
关于环保的问题,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前面讲过,去产能
有三个方法:一个是市场化淘汰,产品价格暴跌,逼的一些实
力不强的企业破产,行业得到重新整合。比如前几年的草甘膦、
太阳能,以及这几年的煤炭、钢铁等。连续几年的大宗商品价
格下跌,消灭了不少过剩产能。但是,光市场化也不行,有些
大企业实力强,就是亏钱也能扛得住,于是,国家只能用行政
命令来主动要求大企业压缩产能,或者通过兼并重组来整合资
源。不过,还有一些企业,比如一些个体户小作坊和小企业,
它几乎没有任何环保设备,税收上也做些动作,成本压的很低。
市场化方法消灭不掉,行政方式也看不上,用环保的方法倒是
不错,不达标的直接关停。
当然,环保不光是去产能的手段,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
度的必然。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要像变得国强民
富,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搞工业化。而发展工业化必然会造成
污染,时间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不污染的情况下实现工
业现代化。很多人怀念过去的蓝天白云,但是代价就是国弱民
穷,很多被环保忽悠的富国强国,比如巴西、南非、阿根廷等
也一下子变得贫穷和动荡。因此,对于环保必须要辩证的看待,
在工业化的时候不能以环保的民意去工业化。但是,当一个国
家完成工业化的时候,加强环保是必要的,这除了去产能外,
其实也是倒逼产业升级,把资金向无污染的新兴产业驱赶。
这就好比一个人,过去很穷,为了赚钱什么脏乱差的活都
干,但当富起来之后就需要提高工作的档次,不能还去血汗工
厂、黑煤窑了。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的国家,经过三
十多年的工业化,基本已经实现工业现代化了,国家强大了,
民众富有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这两年,
雾霾已经席卷大半个中国,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除了雾霾,
还有食品安全问题,饮水问题等等,总不能把赚来的钱都去贡
献医院吧。况且,这些制造污染的产业,绝大多数都是传统的
落后的过剩的行业制造的。所以,环保必须要搞,而且很有必
要从严搞。因此,环保问题其实很简单,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要求,也是国家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但是,必然和从严并不意味着要一撸到底,要一刀切,应
该要有主次之分。重点对污染严重中大型企业治理,他们是污
染大户,实力也比较强,可以有钱上环保设备。对那些小企业,
尤其是轻污染企业,应该要给予一定的过渡期,不能一刀砍死。
现在的环保有扩大化运动化的趋势,不仅对中小工业企业,对
个体户的养殖也强力干预。而且干预的方式简单粗暴,像几年
前的城管一样,引起了不小的民愤。
环保是一个好经,可惜被下面的人给念歪了,甚至在个别
地方成了创收的工具,过去门可罗雀的清水衙门,一下子成了
炙手可热的肥差,不得不让人愤慨啊
但是不管怎样,环保新政,无论是增加环保设备,还是关
停去产能,都在客观上增加了生产成本,成为制造成本推动型
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开始,重点讲解下国家对滞涨的应对
措施,分析下滞涨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个人在滞涨情况下该
如何应对的问题,我想这些才是关键。顺便再分析下,今后中
国经济体制的演变,国家真的是要用国企去挤压民企的生存空
间,代替民企消灭民企吗?当然不是的,国企和民企都有各自
的使命和空间,国家从没想过也不可能去消灭民企,原因后面
我们再详谈。
得益于楼里朋友的提醒,发现文章中写了别字,这里说的
是滞胀,不是滞涨。不过,也有的地方把这两个词当同样的意
思解释的,大家知道就行了,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先说说国进民退的问题吧,这个目前争议也比较大。这个
问题有三个方面:
一,国企合并浪潮。应该是从十八大之后吧,国家开始了
国企合并浪潮,尤其是央企之间的合并。很多人看不懂,这不
是开倒车吗?以前是搞分开经营,石油,电网,电信,电厂,
钢厂等等,为了鼓励竞争,做大做强,不都是一分为二,甚至

VIP内容

此处内容仅限VIP权限查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均为网络整理发布,仅限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