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心态变化
海上京叔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世界间,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京叔
曾到访过亚、欧、非、北美及大洋洲的几十个国家,行程应该
已过百万里。在这些国家中,既有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
法国;也有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如印度、埃及;既有
我们的近邻,如日本、韩国;也有相对遥远的国度,如墨西
哥、南非;既有世界前列的富裕国家,如瑞士、阿联酋;也
有贫穷的偏僻小国,如尼泊尔、柬埔寨…
沧海桑田,白驹过隙,一晃二十多年,京叔也从一个朝
气青年变成了油腻中年。当初毕业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房
子、车子、出国度假,似乎也已经变得稀松平常。回顾来时
路,在匆匆忙忙的奔波中,有收获,有失去,但收获与失去
好像也变的不太重要。如今再看世界,少了一点激情,但多
了一点淡定,也许这样看世界会更加真实吧。下面,便让京
叔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吧。
美国是京叔去过最多次的国家,前前后后去了不下二十
次。第一次去美国正好恰逢香港回归,最后一次去应该是七
八年前吧,美国的东南西北基本都走遍了。在近二十年的时
间跨度里,美国社会在硬件的方面变化不大,但人们的精神
状态却有了极大的变化。硬件方面,二十多年前让我震撼的
机场、高速公路、大楼等等几乎还是原样,少有更新。精神
状态方面,九十年代的美国人,普遍比较乐观开朗,对自己
的生活比较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也比较宽容。而二十一
世纪十年代的美国人,明显失去了自信,对未来充满了不确
定感。
法国也是京叔比较了解的国家,二十多年前初次去法国,
近年来更是几乎每年都会去一到两次。和美国一样,硬件方
面变化不大,人们的心理方面却变化巨大,但巴黎依然美丽
浪漫,卢浮宫仍旧让京叔流连忘返。
美国人相对朴实直率,但有时显得粗鲁肤浅;法国人相
对浪漫感性,但有时又不免过于慵懒务虚。总的来说,笔者
更喜欢法国的生活,因为美国的大多数地方其实生活是很无
聊的。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京叔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和以
英法德为代表的西欧,社会心态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自
信变得更加焦虑,普遍认为未来不太乐观。而中国、印度的
人民则普遍比较乐观,相信明天会更好。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6 18:07
1996 年,京叔第一次出国。由于工作关系,去德国、法
国、瑞士待了一个月。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但那
种激动的心情至今还记忆犹新。京叔及同事一行四人,由上
海虹桥机场直飞慕尼黑,然后乘车赴纽伦堡。整个行程前后
约20 多个小时,但我们一点都没有睡意。慕尼黑机场的现代
化与繁忙,高速公路的宽敞平整,道路两旁绿意盎然的草地
山坡,路过小镇的干净整洁…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
切的一切又都显得那么美好,真的是月亮似乎都要圆一点。
除了环境的巨大差异,更让笔者一行震惊的是德国人的
生活条件。即使是普通工人,也几乎人人有车,家家有自己
的小院洋房。记得有一个普通工人开的车居然是宝马,这让
还在奢望摩托车的笔者沮丧的几乎万念俱灰。说实话,除了
震撼,更多的是绝望。我们当时都认为此生是不可能过上那
样的生活了,努努力,也许我们的下一代还有希望。
4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6 18:51
@飞鸟1RD 2019-12-16 18:01:36
西方人先是瞧不起中国人。在西方舆论的宣传下。中国
人都是梳辫子。中国连条高速公路都没有。信息极度封闭。
西方人都自高自大。来到中国的人好像看见了新大陆。中国
的繁荣发达远超他们的想象。中国怎么能够像西方那样发达
呢?然后又会与本国做对比。中国城建的发达又反付出西方
基础设施的落后。然后呢,就不自觉的呢对西方政府的不满。
因为西方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这就是西方人对中国人认识
的三部曲。傲慢,接下来是惊奇吃惊……
—————————-现在西方的心态和鸦片
战争前的大清朝其实非常像
6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6 23:19
@海上京叔2019-12-16 18:07:17
1996 年,京叔第一次出国。由于工作关系,去德国、法
国、瑞士待了一个月。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但那
种激动的心情至今还记忆犹新。京叔及同事一行四人,由上
海虹桥机场直飞慕尼黑,然后乘车赴纽伦堡。整个行程前后
约20 多个小时,但我们一点都没有睡意。慕尼黑机场的现代
化与繁忙,高速公路的宽敞平整,道路两旁绿意盎然的草地
山坡,路过小镇的干净整洁…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
切的一切又都显得那么美好,真的是月……
—————————-握个手
22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6 23:33
本来只想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来聊聊自己的一点看法,
没想到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回应。谢谢大家的支持。在后面,
京叔会陆续分享在国外的经历,并穿插一些自己的感悟,希
望能帮助大家尽量客观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3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7 07:22 当时的德国,
刚刚经历了两德统一,我们接触的德国人都对未来充满
了信心,同时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制度也无比自豪。
当时去德国的中国人还不是很多,德国人对中国和中国
人还十分好奇。记得在慕尼黑比尔格布罗伊凯勒啤酒馆
(就是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的那个啤酒馆)
,有几个德
国青年人获悉我们来自中国以后,一定要请我们喝啤酒,
并吃力地用我们都不太娴熟的英语交谈了很久。
在生活上,我们的德国同事对我们照顾有加。每天都有
不同的人带我们出去吃不同的巴伐利亚传统晚餐,我还记得
的有烤猪肘、香肠以及熊肉。即使在路边吃冰淇凌,德国同
事也不会让我们付钱,而且我们也觉得让他们付钱是天经地
义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收入是我们的至少二十倍以上。在工
作上,德国人对我们也是完全开放,有任何问题都会耐心详
细的解答,直到我们完全掌握为止。可能是由于中德之间技
术水平的差距太大,德国人表现出的是一种自信大度,完全
没有把我们当成一种威胁,更多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
顺便说一下,以京叔的经历来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时,
不论欧美,其实老外(包括我的同事以及遇到的普通人)对
去到他们国家的中国人都是相当友好的(当时满世界拉仇恨
的是日本人)
,在技术上也非常开放,基本上没有保留,而且
在很多时候甚至会给予我们一些特别的照顾,京叔有一次从
美国飞中国时便被莫名其妙地升成了公务舱(当时经济舱还
有很多空位)
。而现在老外对中国人的态度则明显不同了,特
别的照顾肯定是不可能有了,而且你还能时不时感受到一些
隐隐约约的不友好,而在技术上则对中国人提防有加。
27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7 11:33
@共青香肥皂2019-12-17 08:54:46 几千点击,才这几
句话?
—————————-刚开了个头,后续会陆
续更新
36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7 12:12
@喜看稻菽2019-12-17 12:02:30
韬光养晦几十年,卧薪尝胆几十年,效果还是客观的,
基础硬件追上去了,衣食住行差距也不大了,唯欠道德风尚
可是欧美奴性化不少!看一看上海的跌死你,这可是悲剧啊!
—————————-不好意思,什么是“跌
死你”?
38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7 16:42
离开德国后,京叔一行又去了瑞士。瑞士的自然风光的
确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去了著名的少女峰,乘坐
了名闻遐迩的冰川火车。冰川火车的票价好像是50 瑞士法郎
左右(具体记不清了)
,约合300 人民币。说实话,我们当时
犹豫了很久(毕竟300 人民币是京叔当时月收入的约1/7)

最后还是决定上去。到了山顶后,远眺德国的黑森林及法国
的群以山,及欧洲最长的阿莱奇冰川,在覆有永恒之雪的冰
原上漫步,的确物有所值,不虚此行。
在少女峰景区,当时有不少的日本人,餐馆的菜单几乎
都有德语、法语、英语及日语,基本上没有中国人,尤其是
大陆人。我们的一个瑞士供应商请我们在雪山边的一个餐馆
吃了一顿烤大虾,六个人花了大约700 瑞郎(约合4200 人民
币)
,让我至今难忘。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大家知道瑞士的物
价是很贵的,一对新加坡夫妇当时也在找餐馆吃饭,
,便问我
们餐馆的菜品如何,我们回答说很好。可能是怕消费太贵又
不好意思直接问,便问我们来自哪里,台湾还是香港,我们
告诉他们我们来自大陆。这下他们似乎放心了,便坐下开始
点餐。京叔这时起身去洗手间,在走廊拐角后意外地听到了
夫妇俩的小声对话。女:“这么贵呀,都怪你,叫你别坐
下。”男:“能怪我吗。我怎么知道那帮大陆人这么有钱”
(其实我们真的没钱)
。这一幕,直到今天,京叔还历历在目。
40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7 17:08
@暮商琢弦2019-12-17 16:00:58
楼主写得非常好,无限点赞!请继续更下去,别理那些
疯狗些!
—————————-
谢谢41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7 17:11
@瑞雪兆丰年2 2019-12-17 17:08:53 楼主写的很好,希
望楼主能坚持更新
—————————-谢谢支持
44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7 19:47
京叔的德瑞法之行收获很大,真的是大开了眼界。当时
不像现在,还没有互联网,信息非常不发达,再加上我们刚
刚改革开放还没有几年,我们的确是在各方面都非常的落后。
尤其是国内工业的供应链还没有建立起来,配套非常困难。
记得当时我们的设备上需要一种特别的灯泡,国内买不到,
只能到瑞士去进口。价格贵不说,交货周期还很长,从订货
到到货要一个多月。
顺便说一点题外话,中国现在工业的强大,一个重要的
方面便是供应链的完善,几乎任何配套供应商都能在国内找
到,交货周期也非常迅速。京叔曾经在美国、印度和阿布达
比都建过工厂,最令京叔头痛的便是两件事,招到合格的员
工及找到合格的供应商。在阿布达比的时候,我们最后不得
不从山东招了整个厂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做
饭师傅(这主要是怕员工吃不惯当地菜。不过,阿拉伯菜的
确吃不惯,至于为什么吃不惯,这里先卖个关子,后面讲到
京叔的中东之行时再详述)
。员工我们可以从国内招过去,但
是供应商我们却没有办法让他们去阿布达比建厂,所以我们
还是必须忍受漫长的交货期。所以,京叔并不看好特朗普的
制造业回归美国计划。绝大多数的工厂如果建在美国是不可
能有竞争力的。京叔认为东南亚制造业也同样不可能对中国
构成大的威胁,一方面他们体量太小,另一方面以京叔在东
南亚管理工厂的经验来说,他们的效率还远远达不到中国的
水平(至于为什么,京叔再买一个关子,到后面聊到东南亚
的时候再详述)

45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7 21:31
@瑞雪兆丰年2 2019-12-17 17:08:53 楼主写的很好,希
望楼主能坚持更新
—————————-谢谢支持
46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8 07:41 谢谢大家支

来自50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8 07:54
十五年后,京叔带着太太儿子去欧洲旅游,几乎重走了
一遍当时的行程,德国、瑞士、法国,另外还去了奥地利和
意大利。和当年一样,还是由上海飞慕尼黑,但起飞地已经
是浦东机场而不是虹桥机场,而着陆的还是慕尼黑机场。崭
新的浦东机场当然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虹桥机场可以比拟
的,而当年惊为未来世界的慕尼黑机场则没有了记忆中的高
大上,变得略显陈旧。
在德国具体游览了哪些地方,有点记不清了,能记得的
是天鹅堡和慕尼黑市政厅。天鹅堡依然脱俗美丽,山巅之上
的魔幻城堡还是那么孤傲神秘,时间仿佛凝固在了这里,又
仿佛时间隧道般带我回到了过去。在慕尼黑市政厅广场,京
叔看不出任何变化,凭着记忆,轻易地找到了当年像刘姥姥
一般驻足的地方。让京叔真正惊讶的是一个在广场旁边街道
拐角处的烤香肠摊,95 年京叔就在这个小摊上吃了烤香肠。
十五年后,还是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小摊,同样的香肠。站
在小摊边,和儿子一起吃着烤香肠,一时间竟有些恍惚。十
五年,一晃而过,好像画了一个大大的圈。陪着自己的家人,
做着一些简单的琐事,享受着一些平常的乐趣,这可能就是
生活的美好吧。十五年的时间,不知不觉中,中国以及我们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已经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路,而德国似
乎还停在原地。
51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8 13:59
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过去二十多年,中国走过了一
条不平凡的路,能生活在这个年代,幸甚。我相信每个人,
每个家庭在这个时代里都有精彩的故事。京叔是生活在这样
一个精彩时代的普通人,希望用普通人的故事和普通人的视
角来为大家讲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京叔不是专业写手,码字不是强项,文笔可能也不优美,
但会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尽量公正客观的给大家分享一些
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再次衷心谢谢大家的鼓励与支持。
67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8 19:31
1997 年,恰逢香港回归之际,京叔再次启程奔赴异国。
这次去的是在当时国人心目中“光彩照人,浓眉大眼,人见
人爱,地上流着奶和蜜”的国度,美利坚合众国。几乎是怀
着“朝圣”的心情,京叔一行三人搭乘国航飞机,开启了
“新世界”之旅。
在九十年代中期,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和现在可不太一样。
当时的美国刚刚赢得了冷战的胜利,在整个世界一枝独
秀,放眼天下,独孤求败。由于收获冷战胜利红利,以
及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在经济上也是蒸蒸日上。不光是
美国人自己,几乎是全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都相信美国代
表着一切美好的东西,美国社会便是人类社会的完美形
态,是人类文明的“灯塔”。这也是福山教授写《历史
的终结》这本书的背景。当时很多中国顶尖的学子,废
寝忘食,只为能在托福及GRE 中考个好成绩,以便能拿
到一纸来自大洋彼岸的Offer。去美国,移民定居,便是
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京叔有许多同学也是在这一大潮
中变成了美国人。
京叔一行本来的行程是由上海飞洛杉矶,然后转机赴匹
兹堡。没想到,刚到洛杉矶,便出了岔子。当时没有经验,
在洛杉矶只留了两个半小时的转机时间。按说,两个半小时
虽然紧张,但应该也够了。可是不巧的是,和我们的飞机几
乎同时着陆的有一班来自印度的航班。中国和印度,可都是
当时最有移民倾向的几个国家之一,同时中国人和印度人又
都喜欢带一些在美国人看来稀奇古怪的东西(京叔也带了一
瓶辣椒酱、一瓶豆腐乳)
。于是乎,整个入境大厅及行李检查
处的美国人如临大敌。移民局的官员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窗
口前的入境申请者,翻看着手中的护照,不时还要求一些补
充文件;海关行李检查处摊了一地的大包小包,到处都是中
国人或是印度人在给美国官员解释瓶子里那些花花绿绿的东
西只是一些“家乡的味道”。整个场面真的是要多乱有多乱。
等到好不容易入了关(京叔的豆腐乳被没收了)
,竟发现洛杉
矶机场不止一个航站楼,我们要搭乘的航班在另一个航站楼,
必须搭乘穿梭巴士才能到。好不容易赶到了下一程航班的柜
台,下段航班的飞机却早已起飞了。
80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9 07:17 一点题外话。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英囯现首相赢得了大选,英国脱欧
已成定局,最快下月即能完成脱欧。
京叔曾经参与管理的工厂中有一家便在英国普次茅斯。
当时工厂中有大量来自东欧国家,主要是罗马尼亚和波兰的
工人。这些工人期望的工资较低,工作态度也比英囯工人好
很多。作为工厂管理者,以及我们老板这样的资本家当然是
非常欢迎这些外籍工人的,所以对于脱欧当然是反对的。而
从英国工人的角度来看,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脱欧能够
阻止那些东欧外劳来抢饭碗,当然要大力支持了。
所以在英国国内对脱欧这件事的态度是分裂的。以京叔
之见,有关脱欧的争论在英国还没完,不排除在将来进一步
发酵的可能,比如说苏格兰再次独立公投。
来自
87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9 10:23
@红杨2018 2019-12-19 04:51:35 楼主真幸福,去美国
比去广州都勤
—————————–
美国的确比广州去的多,但并不觉得幸福。用我儿子得
话说:“去美国就是吃苦”。美国的生活比较无聊,饮食没
法和国内比,还要天天说英语,哪有国内舒服。最重要的是,
我的家人,我的朋友,绝大部分都在中国。当然,美国也有
比国内好的地方,比如说环境。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国内
好。如果一定要我选一个外国去生活,我应该也不会选美国,
欧洲或马来西亚都会排在美国前面。
90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9 15:09
第一次到美国,英语还不太会说,居然被晾在了陌生的
洛杉矶机场。而且当时手机还不普及,也没有度娘可以问,
更没有微信APP 可以求助,这下真的是傻眼了。我们首先想
到的是去找国航柜台求助。好不容易找到了国航柜台,国航
工作人员却一脸冷漠的表示爱莫能助。不管我们如何恳求,
甚至搬出了民族大义的名份,国航工作人员坚定地拒绝提供
任何帮助,甚至都不愿意指点一下我们可能得解决方案。
求助无果后,京叔一行三人心情落到了谷底,真不知道
何去何从。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我们决定去美联航的柜台
碰碰运气。二十多年了,京叔还清楚地记得,美联航的柜台
后是一位金发的漂亮小姐姐,大约二十来岁,一脸灿烂的笑
容。小姐姐耐心地听我们用错误百出的英语解释了我们的情
况后,微笑地对我们说,“Don’t worry.”(别担心),然后
便开始打电话。几通电话以后,便告诉京叔:”我已经为你
们找到了另一个航班,但是很抱歉,那个航班要十二个小时
以后才能起飞,你看可以吗?“京叔倒不在乎等十二个小时
(反正那时候在国内坐火车动不动就是十几二十个小时,甚
至几天几夜)
,更关心的是要我们付多少钱。便怯怯地对小姐
姐说:”We have a little money(我们没几个钱)“。意
外的是,小姐姐却告诉我们不需要另外付钱。当时京叔只觉
得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变得五彩缤纷,这事居然这么容易就解
决了,真想抱着小姐姐好好亲几下(没敢)
。然后小姐姐替我
们打出了登机牌,还用笔圈出了登机口、航站楼以及登机时
间,并耐心地告诉我们到哪里去乘穿梭巴士(现在我们的航
空公司小姐姐也会在登机牌上圈出这些信息)
。京叔一行被感
动得稀里哗啦,对比国航的态度,真地觉得美利坚人民实在
是太好了,洛杉矶真的是“天使之城”。后来京叔才明白,
其实当时美联航小姐姐的行为只是标准的改签流程,可见当
时国航的不专业,毕竟刚改革开放不久嘛。顺便说一句,从
此以后,京叔基本不乘国航的飞机,除非万不得已。
96 楼
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9 15:11
为什么更贴也要审核?
97 楼作者:海上京叔日期:2019-12-19
16:07
@半业游民2019-12-19 15:04:56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

VIP内容

此处内容仅限VIP权限查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均为网络整理发布,仅限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