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新书 明 程云鹏

  张序

  士君子立身,为天下之望,虽穷而在下,凡百有作,无一不与天下相维系,故能为天地立心者,斯能为生人立命,如吾友程子凤雏是已。凤雏受知蒋慎斋先生,称吾楚文章巨子,自余司铎江夏时,固心识之矣。后稍稍接见,乃知凤雏非特能文章,其胸中浩荡之气,实将空当世一切之所有,医事其一端已。医亦不一家,而先之以慈幼书者,悯赤子之呼号而莫告也。

  今天下医学之弊,非庸则妄,庸者卑陋自窒,守一师说而不能变通,妄者私心穿凿,攻补一遍而不能察于微渺。其术不同,而杀人则一也。昔宁都魏丈冰叔,谓凤雏之医,神动变化,大似武侯用兵。凤雏闻之曰:武侯吾岂敢,吾师邓禹耳。邓禹有言,吾将百万兵,攻城陷阵,未尝妄杀一人。夫邓禹、武侯,皆能达造化之机者。余观《慈幼》一书,大而胎产痘疹惊痫寒热,细而耳目喉齿,以及疮疖疥癣,广博精微,无一不具。盖隆中之抱膝,车上之指挥,非异事也。冰叔之言,岂欺我哉。余又闻凤雏从赵照庵吏部,与延陵二五山人,华山半轮道士,讲论大丹,驾鹊桥而交水火,固又尝饮天姥之醍醐矣。今此肘后所传,岂更犹夫人之医籍也哉!凤雏以有为之才,不得有为之地,将以此书鞠育天下之人,其用心良苦,以视一命之士,惠爱不过一隅,则为功倍多。嗟乎!余曩以木天清冷之官,视学全浙,虽夙夜殚心于端士习浓风俗,而环视车下创痍之颠蹶,而曾无可挽,不若凤雏心力所及,遂可登斯民于仁寿之域。

  余滋愧矣。

  黄安张希良撰

  卷首

  保产

  生产一道,天地自然妙理,不假修为。然诗人以不坼不副,无灾无害美后稷,则自后稷以外,固实有坼副灾害其母者,保产之术,可不讲乎?世风不古,胎教久废,为母者既不能保于平时,身安逸则气血凝滞,奉养浓则脂膜肥满,嗜欲多则胎衣浓而难破。不幸值此,急以回生丹治之。

  郑兰皋曰:嗜欲一端为害最重。三月前犯,能动胎小产,三月后犯,使子不寿,慎之慎之。

  又曰:出胎时,身多白点,或两足粉白如枯骨,或痘标干涸焦紫,皆此之故。

  又曰:饮食最忌炙椒辣,及驴马犬兔,蟹鳖鱼,河豚菌子,野雀薏苡茨菰之类。昔人有食兔缺唇,食鳖短项,食鳖横生,食鱼生疮等论,验之良然。

  史指臣曰:俗信师巫邪说,转女为男,妄用针灸,或吞符水,或以麝香膏药贴脐,为害匪浅。

  少妇初产,神气怯弱,子户未舒。中年妇人,生育既多,血气亏损,二者须大金丹至宝丸,常服调理。

  怀孕六七月,或八九月,偶略曲身,胎忽乱动,三两日间,或痛或止,或有水下,惟腰不甚痛,胎未离经,名曰弄产。又有临产一月前,忽然腰痛,却又不产,此是转胎,名曰试月。胎水有无俱不妨,但直身坐卧行立,即无事。又有伸手高处取物,忽子鸣腹中,但令鞠躬片时即愈。

  临产阵痛,有二三日者,有五七日者,气候未至,须听其坐卧如意,不得便令扶坐努力,忧疑气馁,或丸或散,谅虚实消息之。(大金丹、回生丹、达生散便产神方)

  临产有七候,脐腹急痛,腰间重堕,眼中火出,粪门进急,产户肿满,手中指筋脉跳动,胞水或血俱下,方是子出胎时,产母始可用力。如数症未备,即一日二日,切不可强使挣努。又有胞水以下,儿头已到产门,三四日仍不出者,亦唯有调其饮食待之,服大金丹壮之。

  临产时饮食减少,即须常服独参汤调理,不可使精力衰乏,若交骨不开,是气血不能运达,须补中益气,加味穹归汤服之。

  临产时惊觉太早,血先下而胎元干涸,僵死腹中,唯看产母面舌。面青母伤,舌青子伤,面舌俱青,子母难保。下死胎,亦不必仓皇用力,服回生丹至三丸立下。若一时未备,以平胃散一两,投朴硝五钱,煎三五沸温服,其胎即化水而出,切忌用力,骇伤产母。

  产时子有出户之势,转侧差缓,母力一逼,或手或足,横生倒生。又有生路未正。儿头遍拄左右腿畔,名曰偏产。又有偏拄谷道,名曰枨后。凡此宜急扶产妇上床,正身仰卧,浓被覆之,服便产汤(临产,预煎,)须臾提上,重新转身,儿头正对产门矣,急扶即生。

  程克庵曰:俗谓手先出为觅盐,以手得盐而螫缩也。吴子通云:不论手足先出,急以针尖微刺手足心内,大约深半米许,用盐

  醋泥三味,调匀涂之,轻轻送入产时门户俱正,儿已露顶而不下,此转身时,脐带绊其肩也,扶母仰卧,轻轻推儿向上,以手指轻按儿肩,去其脐带,然后用力送下。

  胎衣来迟,气虚弱也,大金丹服之。若血流入衣,胀闷疼痛,宜速服回生丹二三丸。或牛膝汤下之,捷法用滚水磨好陈墨,冲服即下。或令能事稳婆,以手循脐带而上,轻覆衣血,从容俟下亦下。有用萆麻子贴足心,及令产妇含头发作呕者,甚非良法,切须戒之。

  产时用力太早,水衣先破,以鱼胶烧过存性,擂细冲酒服之。又有水衣破时,被风所吹,产户肿胀,干涩狭小者,亦从容俟之。又有稳婆蓄意害人,私以指掐破水衣,须要防护。

  产时肠先盘出,用净盆盛温水,少入香油养润,待儿并胞衣下时,母略仰卧,自己吸气上升,稳婆香油涂手,徐徐送入。或以阴阳家用过磁石煎汤服之。亦能收上。或浓煎黄汤浸之,补中益气汤服之,尤为妙法。又有儿并胞衣下后,膀胱坠出产户者,同前法送入。若稳婆不谨,膀胱扯破者,八珍汤加猪胞三钱,服之可复。

  汪宁斋曰:盘肠为中气不足,若初胎见此,下次孕时五六月上多,服补中升提之剂,分娩自无此患。

  产毕产门不闭,气血虚也,加味芎归汤、十全大补汤,俱可服。若因胎大,而擦伤产门者,蕲艾、益母草煎汤洗之。

  产后血晕,不省人事,用韭菜细切,装入有嘴瓶内,煎滚醋沃之,封扎瓶口,刺二小窍,扶产妇坐定,以瓶窍对鼻孔熏之,令醋气透入,须臾自苏。或进大金丹、清魂散,亦无不效。曩有烧旧漆器法,不宜用之。盖血气未回,秽触必生他病,岂可妄施乃尔。

  方公度曰:败血逆上攻心,满急垂绝者,用生姜二十片,盐半斤炒热布包熨之,血下而愈。或韭菜同炒亦妙。又有败血入肺作喘

  者,人参、苏木等分,煎服自瘥。

  产后百脉空虚,洗拭太早,令中风口噤,手足搐搦,角弓反张,或因怒气,发热迷闷,用荆芥穗微焙,当归酒洗各二钱,水盅半,童便黄酒各半盅,煎七分灌之。牙关紧,以簪抉开,或口对口灌,仍捻其鼻,以手摩其喉,使得下咽,即苏。

  产后有舌出不能收者,亦妄力所致,以朱砂末敷之,仍令作产子状,片刻自愈。旧法:窗户外潜堆盆盎,掷地使惊而舌入。此与烧漆器、咬头发之意,皆未尽善也。

  孕时触损脏气,胞系裂断,忽然胎坠,名曰小产。亏败子宫,较大产为甚,宜倍加调摄,大金丹、至宝丸服之,或芎归补中汤亦可。

  大金丹

  当归(肥白大枝者酒洗净晒干切浓片)白茯苓(乳拌晒)白术(黄土裹饭上蒸七次去土切片烘)延胡索(酒煮透晒干)蕲艾(去梗淘净灰尘醋煮)川芎川本(去土洗净晒干)丹皮(水洗净晒)赤石脂()茵陈(童便煮)鳖甲(醋炙酥)黄芩(酒炒)白芷(各二两)人参(切片饭上蒸)大地黄(酒煮烂)益母草(取上半截熬膏)香附(醋、乳、酒、童便、盐水,泔水六制,各四两)桂心大粉草(酒洗炒)没药(透明者,去油,各一两二钱)北五味子(去梗净炒,一两)沉香(六钱)阿胶(蛤粉炒成珠,三两)

  紫河车一具,盛竹篮内,放长流水中,浸半日,去其秽恶,用黄柏四两,入煨罐内,将河车放黄柏上,酒浸没,炭火煮熟,取起,合各药同捣晒干,磨极细,如飞面。复合益母草膏、烂地黄、阿胶和匀,捣二千杵,如干,渐加炼蜜,丸如弹子大,每重三钱五分,日色中略晒片时收起。

  阿胶难得佳者,用龟胶神妙,吴子通传此方,以朱砂为衣,合时勿经妇人手。

  临产米汤服一丸,助精神,壮气血,分娩顺利。

  产下童便好酒服一丸,神清体健,无崩晕之患,每日服一丸,五日后气血完固,不生他病。

  产后血崩,童便好酒服一丸即止。

  产后血晕,当归川芎汤服一丸即醒。

  产后风痉,防风汤服一丸即解。

  产后儿枕作痛,山楂砂糖汤服即止。

  产后胞衣不下,黑姜煎汤服即下。

  妇人经水不调,艰于子者,每行经后,川芎当归汤日服一丸,过百日即能受孕。

  妇人气血不调,情志郁结,受胎后偶有所触,胎动欲落,白汤服一丸,睡半日。其胎即安。每日服一丸,保全足月,分娩无患。

  凡妇人诸虚百损,用川芎当归汤,每日服一丸,亦多可复。产后不论何症,俱用童便好酒服之,能保命护身,回生起死,其功不能尽述。

  至宝丸

  真金华香附(一斤四两,择无毛大而净者,童便浸三日,捣碎晒干为末,用马料黑豆数升煮浓汁拌晒三次,复以人乳拌晒一次磨为末,用十二两)熟地黄(三两)当归杜仲(盐水炒,各二两)川芎人参白茯苓牡丹皮延胡索滴乳香没药(二味瓦上焙去油研)赤石脂(细腻粘唇者火醋淬,各一两)白术白芍(各一两五钱)鹿角胶(牡蛎粉炒成珠去粉,四两)

  方内余药,俱照大金丹制法,蜜丸弹子大,每早空心白汤服一丸,能调经止带,安胎补虚。凡治胎前一切症,从无神妙过此者。

  回生丹

  锦纹大黄(一斤,为末)苏木(三两,打碎,河水碗,煎汁三碗)大黑豆(三升,水浸去壳,用绢袋盛好,同豆煮熟,去豆留汁,将壳晒干红花(三两,炒黄色,入好酒四碗煎五七滚去渣)米醋(陈者,九斤)

  上件先将大黄末入净锅,下米醋三斤,文火熬之,以长木箸,不住手搅之成膏。

  再加醋三斤熬之,如前搅透,又加醋三斤熬之,如前搅透,徐下黑豆汁,再熬,次下苏木汁,次下红花汁,如前搅熬成膏。取起盛瓦盆内,将锅粑产下,同后药磨。

  人参(二两,减半亦可)当归川芎(俱酒洗)香附延胡索(俱醋炒)苍术(米泔浸炒)蒲黄(隔纸炒)茯苓桃仁(去皮尖)酒蒸熟地黄(各一两)牛膝地榆白芍(俱酒洗)甘草(炙)三棱(醋浸透纸裹煨)川羌活广橘红马鞭草五灵脂(醋煮化焙干研细)山萸肉(酒浸蒸捣烂入药晒,各五钱)木瓜青皮(炒)白术(米泔浸炒)秋葵子(各二钱)乌药(去皮,二两五钱)良姜木香(各四钱)

  乳香没药(各二钱,瓦上焙去油研)益母草(二两)

  上三十味,并前黑豆壳为末,入石臼内,下大黄膏拌匀,再下熟蜜一斤,共捣千杵为丸,每重二钱七八分,静室阴干,须二十余日,不可日晒,不可火烘,不可尘染,干后止重二钱有零,熔蜡护之待用。

  临产,淡盐汤下一丸,无横生逆产之苦。气血怯弱者,独参汤下之。

  产母素患热病,子死腹中,用车前子一钱煎汤服,未下再服二三丸。若因血下太早,致子死者,人参、车前子各一钱煎服。如无参,以陈酒少许,煎车前子汤。

  胎衣不下,用炒盐少许,泡汤服一丸至二丸三丸。

  产毕血晕,用薄荷汤服。

  产后三日,血气未定,远走五脏,奔冲于肝,血晕,起止不得,眼见黑花用滚水服。

  产后七日,因食物与血结聚胸中,心闷烦渴,用滚水服。

  产后虚羸,血入于心肺,热入于脾胃,寒热往来,似疟非疟,用滚水服。

  产后败血走注五脏,转满四肢停留,化为浮肿,渴而四肢觉寒,乃血肿非水肿也,用滚水服。

  产后败血为热,中心烦躁,言语颠狂,非风邪也,用滚水服。

  产后败血流入心孔,闭塞失音,用甘菊花三分,桔梗二分,煎汤服。

  产未盈月,误食酸寒坚硬之物,与血相搏,流入大肠,不得克化,泄痢脓血,用山楂煎汤服。

  产后百节开张,血入经络,停留日久,虚胀酸疼,非湿症也,用苏梗三分煎汤服。

  产后月中,饮食不得应时,兼致怒气,余血流入小肠,闭塞水道,溺血似鸡肝,用木通四分煎汤服。又或流入大肠,闭塞肛门,有瘀血成块如鸡肝者,用广陈皮三分煎汤服。

  产后瘀露未净,饮食寒热不得调和,以致崩漏,形如肝色,潮热烦闷,背膊拘急,用白术三分广皮二分煎汤服。

  产后血停于脾胃,胀满呕吐,非翻胃也,用陈皮煎汤服。

  产后败血入五脏六腑,并走肌肤四肢,面黄口干,鼻中流血,遍身点,危症也。陈酒服。

  产后小便涩,大便秘,乍寒乍热,如醉如痴,滚水服。

  产后败血为害,一切异症,人所未经,医亦难识,但服此丹一丸至二三丸。无不奇应。

  胎前以独参汤常服一丸,壮气养胎,滋阴顺产,调和五脏,平理阴阳,最为神妙。

  室女经闭,月水不调,白汤服妙。

  此丹疏利脏气,较大金丹为速,然寻常服饵,必以至宝为先,此丹殿后,大金间进。又以济二药之奇,自有产科以来,未见如此十全法宝也,吾愿天下有力人,速为诚敬修合,广济群生,皇天决不相负。

  兔脑丸

  十二月兔脑髓(一具,去皮膜研如泥)母丁香(二钱五分)乳香麝香(各另研,五分)

  三香碾细拌匀,兔脑为丸,如芡实大,阴干,油纸裹好,每用时温水下一丸。凡生理不顺,或横或逆皆效。产时男左女右手中握出。

  赵照庵曰:鼠肾用银针挑破,滴乳香一钱,为末和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俟恶露至,好酒送下二丸,同此治效。

  备用煎方

  丸药一时未备者,按候用之。

  安胎饮

  白术当归紫苏条芩(各一钱)川芎(八分)白芍(七分)砂仁(炒)香附(各炒,六分)人参陈皮(各五分)炙甘草(三分)苎根(二钱)

  翁曙公曰:妇人经水三月不来,疑似之际,用川芎二钱为细末,空心煎艾汤调下方寸七,觉腹中动,则有胎也。脐之下动,则血瘕也。不动者,瘀血凝滞也。

  程未能曰:女子胞系于肾,肾气虚,胎不能固,用杜仲一斤,盐水炒断丝为末,黑枣一斤,去皮核捣肉,共为丸,每服三钱,其胎自固。

  人参橘皮汤

  妊时呕酸恶阻,脾胃虚也。

  人参白术茯苓陈皮浓朴麦冬炙甘草煨生姜

  麦门冬汤

  妊时心常惊悸,是子烦也。

  麦冬黄芩茯苓淡竹叶

  天仙藤散

  妊时面目四肢浮肿,是子气也。

  香附陈皮乌药甘草天仙藤

  羚羊角散

  妊时喉中喘急,搐掣露睛,是子痫也。

  羚羊角五加皮川独活川芎苡仁当归身酸枣仁炙甘草茯神木香防风杏仁

  达生散

  大腹皮(炒)白芍(酒炒)紫苏人参(各一钱)甘草(炙)陈皮(各五分)当归身(一钱二分)

  葱(五叶)

  胎肥加黄杨树梢七个。

  春加川芎,夏加黄芩,秋冬加砂仁、枳壳。

  程坡士曰:达者,畅茂条达之意。或曰:达音闼,小羊也。诗:诞弥厥月,先生如闼,美后稷之易生。夫马牛羊豕,未有分娩而致厄者,岂天之于人独薄乎?不知皆平时调摄无道,临产着意惊惶,遂致人不如物耳。为丈夫者,幸体此而讲明之。

  便产神方

  当归(一钱五分)川芎白芍(各一钱二分)贝母(一钱)菟丝子(酒洗,二钱)荆芥(八分)浓朴(姜汁炒)黄(蜜炙,各七分)枳壳(炒,六分)艾叶甘草(炙)川羌活(各五分)

  胎至九个月一服,产时再服,易于分娩,并可杜血晕、阴脱、无乳、血块痛等症。

  又方

  产时有横逆枨拄诸症,服此神良。

  当归枳壳赤芍贝母益母草(各一钱)车前子(八分)

  好酒、童便同煎。如遇遍身拘挛,加

  麻黄(八分)升麻(五分)

  吴绮园曰:产母平素血少者,临时以当归三钱,川芎二钱,日服一次,名佛手散。

  甚效。若乡村不能备药,忽遇横生逆产,速以柘树叶煎汁连饮二盅,少顷不动,更进一盅,至四五盅,必能提上转身矣。

  催生如神散

  百草霜(取釜底心者)白芷(不见火,各为末,等分)

  每服三钱,以童便、米醋调和如膏,加沸汤下,或童便、酒煎进二服。薛立斋云:此

  药大能固血,可免血干。治逆产横生,其功甚大。

  黑神丸

  官桂当归芍药甘草炮姜生地(各一两)黑豆(炒焦去皮三两)

  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治热疾胎死腹中自出。朱丹溪云:胎得暖则下,故用姜桂,冬月更宜。

  催生滑胎汤

  当归(一钱)川芎枳壳紫苏滑石(各六分)甘草(三分)木通(五分)白茯苓(七分)大腹皮(八分)益母草(三钱)

  无参不能服达生散者,此方亦妙。

  平胃散加朴硝方

  浓朴苍术陈皮(各二钱)甘草(五分)朴硝(五钱)

  俱用生者,下死胎神妙。

  朱紫含曰:有双胎,一死一生者,取蟹爪煎汤服,能令生者安而死者出。

  牛膝汤

  治胎衣不下。

  牛膝木通(各三钱)当归(二钱)滑石(四钱)瞿麦(一钱)黄葵子(一钱五分)

  张心斋曰:五六个月坠胎,亦有胞衣不

  下者,牛膝、官桂、川芎、当归、蒲黄、朴硝、生姜服之。

  加味芎归汤

  治交骨不开,产门不闭。

  川芎(一钱)当归(二钱五分)自死龟板(酥炙一钱,灼过亦可)妇人头发(烧存性,一钱)

  补中益气汤

  治交骨不开,盘肠不收,膀胱坠出。

  黄(一钱五分)人参白术(各一钱)当归(八分)陈皮炙甘草(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十全大补汤

  治产门不闭。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川芎当归熟地白芍黄肉桂

  除桂为八珍汤,治膀胱破损。

  玉龙汤

  治产后阴挺下坠,产户肿痛。

  当归芎地黄芍药龙骨

  当归川芎汤

  治产后瘀血心疼。

  当归川芎香附青皮生地赤芍延胡桃仁红花丹皮泽泻

  煎好,用童便半杯,酒半杯,冲服。

  江子眉曰:益母草一两,入童便一碗,水一碗煎服。能去污秽,不致留滞作疼。

  王介庭曰:近人于产后多服红糖,为逐瘀暖肠之用,不知产后脾胃虚弱,甘甜作呕,血随上泛,岂不误人。且红糖间有掺入石膏者,误服立见危殆。

  产后忌食生冷,惟梨尤甚,虽食少许,即桂附亦不能救。平素喜食生冷者,只藕不防。

  清魂散

  治产后血晕。

  当归(二钱)川芎(一钱)荆芥(七分)泽兰(八分)甘草(三分)益母草(三钱)

  身热,加麦冬七分。脉细,加人参一钱,童便一盅。

  小调经汤

  治产后,败血流入四肢,浮肿,名曰产后流注。

  没药琥珀桂心赤芍当归细辛麝香

  为末,每服二钱,姜汁温酒调下。

  车前子汤

  治产后尿血。

  蒲黄芍药黄芩生地当归牡蛎车前子

  黄绢汤

  治产伤膀胱,不能小便,渗湿苦楚。

  生丝黄绢(一尺,剪碎)白丹皮白芨(各一钱)

  同煎至绢烂如饧,空心顿服,不得作声,神效。

  玉露饮

  治产后无乳。

  人参茯苓甘草芍药川芎当归枳壳桔梗

  又方

  当归川芎瞿麦王不留行穿山甲麦冬陈皮

  煎熟,冲酒一杯饮之,徐以木梳梳乳数下,乳路自通。

  又酒方

  治乳少。

  生地熟地当归木通牡蛎(各一两)川芎白芍(各五钱)酒(十五斤)

  芎归补中汤

  治小产血崩,腹痛晕厥。

  人参黄白术川芎当归白芍艾绒阿胶杜仲炙甘草五味子

  人参黄汤

  治气虚小产,血下不止。

  阿胶艾绒白芍当归人参白术黄煨姜大枣

  调经种子奇效方

  (附见)大金丹,至宝丸,调经妙药也,然修合不易。此方煎剂,竟有奇功,虽未能十有九效,乃余所见,则效者比比矣。敬为述之。

  当归身(肥白者,一钱二分)熟大地黄(二钱)香附(童便浸三日,醋炒)白芍(酒炒,各一钱)艾绒(去梗净醋炒)真广陈皮(各七分)甘草(炙)干姜(炮黑,各三分)白茯苓丹皮(酒洗)延胡索(炒)川芎(酒洗,各八分)官桂(四分)山萸肉(一钱二分)

  上十四味,根据法炮制,加煨姜二片,大枣一枚,水二碗,煎八分,空心服。渣再煎,临卧时服。

  每月经至净后,即服此方,一日一剂。服四五剂后,不必再服,旬日内即能成孕。

  如经期不调者,每月服五剂,三月后必调经受孕也。

  卷一

  禀赋

  儿在母腹中,感受精气,一月胚,二月胎,三月血脉见,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成,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神入胃,十月百骸备而生。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笑语,始识人。百日任脉生,能反复。一百八十日,尻骨生,能独立。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髌骨成,能独倚。三百六十日为一周,膝骨成,乃能移步。

  落地时,身破裂者死,阴囊白者死,阴不起者死,无粪门者死,股间无生肉者死,开口如鸦声者死。

  凡周岁之间,颅囟开解,齿发不生,手足挛缩,膝如鹤胫,身羸无肉,或四五岁不能行立,皆胎气不足致之。若夫筋实则多力,骨实则早行,血实则形瘦多发,肉实则少病,精实则伶利多笑语,不畏寒暑,气实则少发而体肥,此皆受胎气之充足,得禀赋之隆浓者也。

  吕晚村曰:凡小儿齿迟,语迟,行迟,囱门开大,肾疳等症,皆先天不足,自周时,即有虚病肾病,从幼填补,亦多可复。

  初生芽儿,藉乳为命,善为乳母者,夏不欲热,热则致吐逆,冬不欲寒,寒则致咳痢。乳时不欲怒,怒则上气颠狂,不欲醉,醉则身热腹痛。母方吐下而乳,则致虚羸。母方积热而乳,则变黄不能食。新房而乳,则瘦瘠交胫不能行。新浴而乳,则发吐伤神。冷热不调,停积胸膈,结为痰饮,遂成壮热。壮热不已,乃作惊痫,儿啼未定,遽以乳哺,气逆不消,因成乳癖。怀孕而乳,致令黄瘦,腹大脚弱,名曰HT病。大抵芽儿或疮或热,或困倦,或口生白糜,或夜啼,或粪色变常,必非无因,病之初来,其溺必甚少,便须根究缘由,随症调治。庶无后患。

  胎症列后。

  人每于初生时,多向头额前发际穴灸之,取其可以截风路也,此但可行之北方地寒之处,东南脆薄,似乎不宜。

  卷一

  脏能

  心所伏者肾,所敌者肺,所喜者苦,所伤者咸卤。应三变八蒸之脏,和则性情悦乐。疾主惊痫恐悸,谵语狂烦,涎流口角。痘主红。

  肝所伏者肺,所敌者脾,所喜者酸,所伤者辛辣。应初变六蒸之脏,和则魂魄壮,意智生。疾主风挛搐搦,眼目赤肿疼痛。痘主水。

  肺所伏者心,所敌者肝,所喜者辣,所伤者苦。应二变七蒸之脏。和则气爽神清魂强。疾主喘满咳嗽,虚痰壅盛。痘主脓。

  脾所伏者肝,所敌者肾,所喜者甜,所伤者酸酽。应四变九蒸之脏。和则消谷食,美滋味。疾主呕哕疳积,泻痢潮热,不思乳食。痘主结痴。

  肾所伏者脾,所敌者心,所喜者咸,所伤者甘甜。应五变十蒸之脏。和则嬉戏笑语精神。疾主黑齿崩沙,耳脓汁。痘主黑陷。

  卷一

  脉候

  左颊者肝之部,应左手关位风木之分。额为心之部,应左手寸口君火之分。鼻为脾之部,应右手关位湿土之分。右颊为肺之部,应右手寸口燥金之分。颐为肾之部,应左手尺部寒水之分。向有初气二气之说,颇不应,详见余别着脉覆中。

  小儿五岁以下,未可诊寸关尺,惟看男左女右虎口。食指一节寅位为风关,脉见易治。第二节卯位为气关,脉见为病深。第三节辰位为命关,脉见为病危。

  色紫为热,色红伤寒,色青惊风,色白疳疾,惟黄色隐隐,为常候也。色黑者多危。

  脉纹入掌为内钓。纹弯里为风寒。弯外为食积。病重时纹势弯入,犹可挽回,弯外者,万不救一。

  五岁以上,以一指取寸关尺三部,六至为和平,七八至为热,四五至为寒。浮弦为风痫,沉缓为伤食,促为惊,细为冷,单细为疳劳,洪为虫积,浮而迟,潮热者为胃寒。

  半岁以下,于眉端发际之间,以名中食三指候之,儿头在左,举右手候,儿头在右。

  举左手候,食指近发为上,名指近眉为下,中指为中。三指俱热,外感于风,鼻寒咳嗽。三指俱冷,外感于寒,内伤饮食,发热吐泻。食中二指热,主上热下冷。名中二指热,主夹惊。食指热,主食滞。

  卷一

  胎病

  小儿胎病凡二端,在胎时母失爱护,或劳动气血相干,或坐卧饥饱相役,饮酒食肉,冷热相制,恐怖惊悸,血脉相乱,蕴毒于内,损伤胎气,此胎热胎寒,胎肥胎怯,胎惊胎黄诸症,所由作也。又有落地时,浴体拭口,断脐灸囟之不得法,绷袍惊恐,寒温乳哺之乖其宜,此嘬口、脐风、锁肚、不乳等症所由生也。黄帝云:吾不能察其幼小,亦唯小儿脏腑娇嫩,血气懦弱,肌体不密,精神未充,而用药消息之难耳。

  卷一 胎病

  胎热

  胎热者,生后气急喘满,眼闭或目赤,眼胞浮肿,神困呵欠,呢呢作声,遍体壮热,小便赤,大便涩,时复惊烦,宜至宝丹研服之,木通散与乳母服之。目不开,以二妙散温洗之。不治,则生鹅口、木舌、重舌、紫赤丹瘤。

  至宝丹

  滑石(六两)甘草木香陈皮莪术三棱(各一两)茯神白术山药远志青

  皮(各一两五钱)甘松(五钱)益智仁(七钱五分)麝香(一钱五分)

  一方,加人参一两。蜜丸芡实大,朱砂为衣,灯心汤调化服。

  此实时下所常用秘方也,不论内伤外感,变蒸寒热,一切治之。予谓此药,唯蒸症相宜,次则郁热伏暑神剂。小儿夏月,宜多服之。补而不滞,泻而不偏,殊有妙用。

  木通散

  兼治小儿脐热,小腑闭,诸疮丹毒,母子同饮。

  木通蓄大黄甘草瞿麦赤茯滑石黄芩薄荷炒桅子车前子

  补中益气用升、柴天道之方也;此方车、茯、瞿、,地道之方也。小儿稚阳气纯,天道完全,故唯此法出入调理。

  二妙散

  大人翳膜血丝俱治。

  文蛤(一两)黄柏(二钱)

  煎水熏洗。

  卷一 胎病

  胎寒

  胎寒者,百日内口冷腹痛泻白,时发战栗,曲足握拳,昼夜啼哭不已。或口噤不开,昏昏沉睡,治以指迷七气汤。失治,则成慢惊。

  指迷七气汤一切腹痛寒热,多啼不乳等症,皆为阴阳不升降,气道壅塞而作。并宜服之。

  陈皮青皮藿香桔梗莪术香附半夏甘草肉桂益智仁生姜大枣

  凡人身内之气,呼吸出入,无刻不与天道阴阳之气相通,故六淫外袭则感而致病,翕受之理也。内气闭塞,天道不通,升者不升,降者不降,寒热之原也。是方疏利脏气,神应无方,最宜领会。

  学人能识阴阳消息,即不用方内药味,吾知其必有合也,愚昧者未可与语。

  卷一 胎病

  胎肥

  胎肥者,生下肌肉浓者,遍体血红,盈月后渐渐羸瘦,目白,五心烦热,大便难,时时涎溢,浴体法治之。

  卷一 胎病

  胎怯

  胎怯者,生下目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色,亦浴体法治之。

  浴体法

  天麻(二钱五分)蝎梢朱砂(各五分)麝香(少许)白矾青黛(各二钱)乌蛇肉(酒浸焙,三钱)为末,每用三钱,连叶桃枝一握同煎十沸,温热浴之,勿浴背。

  卷一 胎病

  胎黄

  胎黄者,生下遍体面目皆黄如金色,或面赤眼闭,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栀汁,皮肤生疮,不思乳食,啼哭不止,母子同服地黄汤。

  地黄汤

  生地赤芍川芎当归花粉甘草赤茯猪苓茵陈泽泻

  卷一 胎病

  胎惊

  胎惊者,月内温壮,翻眼握拳,噤口切牙,身腰强直,涎潮呕吐,搐掣惊啼,腮缩囟开,或颊赤,或面青眼合。凡胎风眼合,不可误作慢惊而用温药,只宜解散风邪,利惊化痰调气,贴囟,甚则以朱银丸治之。如初生不能服药,以猪乳汁,调牛黄麝香少许,入咽即愈。

  如眉角引搐不已,用大虾膜一双,活取胆,将人乳调服之,立效。

  朱银丸

  此方能取胎中蕴受之毒,亦治惊积,须量与之。

  水银(一钱,蒸枣研如泥)南星全蝎朱砂(各一钱)白附子(一钱五分)天浆子芦荟(各五钱)铅霜(和水研)牛黄(各五分)白僵蚕(七枚,炒)片脑(一字)麝香(少许)蜜丸桐子大,薄荷汤食前下。

  古方有当用者,不必妄为加减。认症既真,投之立效。不敢用者,不明之罪,用而不明于症,虽用奚为?

  卷一 胎病

  锁肚

  锁肚者,胎中热毒壅盛,结于肛门,急令妇人以温水漱口,吸咂儿前后心脐下手足心,共七处,凡四五次。外以轻粉五分,蜜少许,温水化服,以通为度。如更不通,以物透而通之。金簪为上,玉簪次之,须刺入二寸许,纳入苏合香丸,粪出为快。若至一七不通者死,不能通而又不乳者死。

  苏合香丸

  白术青木香乌犀屑香附诃梨勒(煨去皮)朱砂白檀香安息香(别为末,无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丁香荜茇(各二两)龙脑薰陆香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一两)古方有三,各不同。

  炼蜜和剂,旋丸桐子大。

  卷一 胎病

  不啼

  落草不啼,有因难产,项被母夹,有因绞脐,项被脐缠,有因天寒疠气所逼,有因粪门生膜,闭住儿气。病项者,温手摩之,口吸咂之。寒气者,温水浴之,以洁净妇人舌,吸咂其舌而通之。生膜者,手拍之使破,不破以银簪挑之。

  卷一 胎病

  不乳

  出胎三日,不知吮乳,此恶秽入腹。腹满气短,亦由胎中受寒,儿腹疼痛呕吐故也。

  《指迷》七气(见胎寒)调之。

  卷一 胎病

  脐风

  脐风者,断脐后,为水湿风冷所乘,入于脐而流于心脾,令肚腹胀满,脐肿多啼,不能吮乳,甚则风搐,指迷汤(见胎寒)消息之。脐边青黑,撮口不开,为内搐,不治。爪甲黑不治。若因热在胸膛,伸缩努势,亦令脐肿,木通散(见胎热)消息之。

  曰消息者,未可全用本方也。落地贫富不同治,气禀浓薄不同体,天时寒热不同功,医不谙此,岂堪司命。

  卷一 胎病

  撮口

  撮口者,气息喘急,啼声不出,或肚上青筋,吊疝内气引痛,此胎气兼风邪入脐。治宜疏利郁结,指迷汤(见胎寒)去桂,加大黄、钩藤、僵蚕,或参以荆芥穗汤

  荆芥穗汤

  川黄连荆芥穗生地黄生甘草

  大便秘,加大黄。小便少,加木通。

  卷一 胎病

  噤口

  噤口者,眼闭口噤,啼声渐小,舌上聚肉,如粟米状,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不通。遇此先看其上有点子,即以指甲轻轻刮破,次服四顺清凉饮,加木香、白蔻仁,利动脏腑,徐以指迷汤(见胎寒)加减调之。如口噤不能开,用生南星去皮脐为末,加龙脑少许,合和,将指蘸生姜汁调之,擦大牙根上立开。(大人中风口噤俱效)

  四顺清凉饮

  当归白芍甘草大黄

  三症虽异,其源则一。大抵裹气郁结,闭塞不通,并宜淡豆豉汁与食,取下胎毒,甚者朱银丸(见胎惊)亦可用之。初生时,用淡豆豉汁,与三五口,不特能下胎毒,复可助养脾气。脐风撮口,不语不乳,灸男左女右涌泉穴,立愈。又法:炙蜈蚣末,入麝少许,猪乳和之饮,口噤立开。或蜘蛛去足及口,炙焦研细,和猪乳饮亦效。更入麝少许,能治牙疳。穷乡僻壤,药饵难得,故备经验治法,为襁褓中乞命,幸毋忽之。

  后卷仿此。

  卷一

  变蒸

  变蒸者,小儿生三十二日为一变,再变为一蒸,总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方足,凡变蒸身热而脉乱,汗不出,不欲食,甚则烦啼躁渴,轻者五日解,重者八日解。其候与伤寒相似,但变蒸则耳冷,上唇发,状如浊珠。若寒邪则腹中痛,啼叫不绝为异大都此乃长养气血,滋荣五脏,不可妄加施治,唯宜秘方至宝丹(见胎热)常服。若不乳多啼,或寒热间作,阴阳不升降,指迷汤(见胎寒)消息调之。

  钱氏云:一变肾,二变膀胱,三变心,四变小肠,五变肝,六变胆,七变肺,八变大肠,九变脾,十变胃。《宝鉴》云:初变肝,二变肺,三变心,四变脾,五变肾,二说不同,其胶滞则一。夫人当长养气血之时,阴阳变换,五行颠倒,斯理至微,一用后天推测分发,不足见造化之神妙矣。

  卷二 杂症

  咽喉

  咽喉与肺胃相接,为出入枢要,种种之症,与大人不同。大抵由热毒蕴积,致生风痰,壅滞不散,为疮为肿,甚至吐咽不通,治宜桔梗汤。或牛蒡子汤,先去风痰,然后解其热毒,次则以上清丸时时噙化服之亦佳。

  肉鹅者,太阳少阴之火,为风寒壅遏,关隘不通,留连发肿,痰涎稠浊,疼痛难堪,用大乌梅一个去核,纳入蜗牛一条,灰火煨透碾末,刺破鹅肿点之,或服清道汤、山豆根汤。先天虚弱火泛者,巴戟汤俱效。

  喉癣者,风火郁滞喉间,蒸湿生虫,或疼或痒,干燥枯涸,甚至面红耳热而不可忍,百部汤治之,苡仁汤调之。

  牛蒡子汤

  治风热上壅,咽喉肿痛,或生乳鹅。

  元参升麻黄芩桔梗木通甘草犀角(镑)大力子

  桔梗汤

  咽喉微觉肿痛,声破难语神效。

  桔梗甘草黄芩当归麻黄桂枝白僵蚕马勃

  上清丸

  咽喉肿痛,痰涎壅塞妙方。

  薄荷(一斤)川芎防风(各二两)桔梗砂仁(各五钱)甘草(四两)蜜丸弹子大,不拘时噙服,卧时更佳。

  清道汤

  花粉元参柴胡芍药甘草麻黄桔梗山豆根

  陈远公破隘汤即此。

  山豆根汤

  射干麦冬花粉甘草元参山豆根

  巴戟汤

  熟地茯苓巴戟麦冬五味子

  程汉章曰:少阴之火,直如奔马,非借降泄,何以引而归元?此方加入牛膝、泽泻、山萸尤妙。

  百部汤

  白微紫菀百部元参麦冬甘草五味子大力子白芥子

  苡仁汤

  熟地麦冬苡仁山萸桑皮贝母生地甘草

  远公曰:服百部汤虫死,服苡仁汤火息,更入肉桂数分,服二剂,不再发。

  玉露汤

  治初生喉肿。

  陈茶叶川黄连荆芥穗薄荷甘草

  吹药方

  胆矾牛黄冰片皂角灰(各一分)麝(五厘)

  玉锁匙

  治风热喉闭,并缠喉风。

  硼砂僵蚕(各一钱)焰硝(一钱五分)冰片(三厘)碾细盛固,临用取出,吹喉中甚效。

  京师中一医,持秘方丸药治喉闭,获利其广。惟用拭面肥皂,金箔为衣,偶为翁曙公识破,遇江湖无药处,以此灌之,稠痰尽吐,危症立苏。

  咽喉以下十六门,名曰襟症,指孩抱中言也。然余治法,则自初生至少壮,广为设立焉。若夫虚劳相火炽甚,致喉齿耳目等症者,载余医贯别裁中,始不及。

  卷二 杂症

  齿

  齿者骨之余,骨者肾之络。初生儿有重龈重者,骨不敛髓,故颊里生物,与芦择相似,用绵裹针微刺之,令泻血汁,先以淡盐汤洗,次以细辛散频擦之。

  齿,上属足阳明胃,下属手阳明大肠。而其为病也,责胃居多,但所伤有胃血胃气之异。胃血伤者,喜寒而恶热,清胃汤;胃气伤者,喜热而恶寒,益胃汤。

  叶锡侯曰:胃病者,口极臭,肾病则否。

  小儿卧时,开口当风,吸入风邪,留连不解,令齿缝酸痛,治以胡桐泪汤。胃虚湿热壅盛不得下行,牙齿肿痛,清胃合五苓(见口)治之。又有牙疳出血,口臭肉烂,芦荟丸(见疳)治之。

  小儿禀赋虚怯,数岁后牙齿时疼,虫疳风吼,九味地黄丸主之。肾气不足,髓脉不充,七八月齿仍不出,或难出而无力嚼物,芎散治之。

  细辛散

  治一切风蛀牙疼,腮颔浮肿。

  细辛荆芥穗(各一两)砂仁荜茇鹤虱皂角(各五钱)白芷细椒草乌(各二钱)为末,擦患处,有涎吐之,仍用水灌漱。

  清胃汤

  当归生地丹皮升麻甘草连翘黄连

  益胃汤

  当归茯苓白术陈皮黄甘草防风升麻

  九味地黄丸

  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当归川芎使君子川楝肉

  高鼓峰曰:此方直泻厥阴风木,乃肾肝同治之法。缘虫疳为风木之化,有可伐之理。

  然伐其子则伤其母,故用五者补之。去泽泻者,肾不宜再泄也。

  胡桐泪汤

  白芷麦冬当归生地花粉石膏细辛升麻干葛胡桐泪

  芎散

  川芎生地山药芍药当归甘草

  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

  卷二 杂症

  舌

  舌者心之窍,脾之脉络所系,心脾壅热上冲,故令舌肿,渐渐胀大,塞满口中,名曰木舌。宜木通散(见胎热)服之,乌鱼散涂之。又有重舌者,亦心脾蕴热所致,由血气俱盛,附舌根而重生一物,形如舌而略短小,以真蒲黄和黄柏末敷之,或牙硝亦可。

  脾脏有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出,名曰弄舌,切勿用寒药及下之,唯宜泻黄散,甚有饮水者,脾胃虚,津液少也。

  生时舌下有膜,如石榴子,或口上有,不能出声,速用指甲掐破,或苇草割之,血出即活。若血出不止,猪脂调发灰敷之。

  乌鱼散

  乌鱼骨(五钱)蜣螂蒲黄(各二钱五分)白矾(五分)鸡子黄调涂舌上,咽津无妨。

  青液散

  治重舌并口疮。

  青黛朴硝(各一钱)龙脑(一字)蜜调鹅羽蘸敷。

  泻黄散

  治弄舌兼治木舌。

  藿香叶炒山栀石膏甘草防风

  卷二 杂症

  口

  小儿生后,宜勤看口,有口糜者,膀胱移热于小肠,肠膈不便,上为口糜,导赤合五苓治之。

  鹅口者,初生白屑满舌,如鹅之口,乃胎热所致,用发缠指上,蘸薄荷自然汁拭之。

  如不已,更以粟米煎浓汁拭之,外用

  过黄丹渗患处。

  初生一复时,满口上下牙齿,忽变白色,恍如齿牙,名曰马牙惊,不治。若因将养过温,积热熏蒸于上,发为口疮,宜炒焦干姜,同黄连为末敷之,以木通散(见胎热)与乳母服。

  如不愈,更以矾汤浸脚,上半日,以蜜炙黄柏、炒僵蚕末敷之立效。如只口角烂疮,发灰以猪脂调敷即愈。

  导赤散

  生地木通赤茯麦冬甘草灯心

  五芩散

  猪苓赤茯赤芍白术肉桂

  口糜散

  口疮糜烂神效。

  黄柏黄连(各一两)雄黄没药(各二钱)片脑(五分)

  为末干掺疮上。

  卷二 杂症

  耳

  小儿肾气实,其热上冲于耳,使津液壅滞,化为稠脓,或为清汁,亦有沐浴水入耳中,血气凝滞,渐生疳臭,久乃成聋。汤氏有五耳之名,其本则一,宜龙骨散吹之,外服化毒退热之剂。

  胆气不舒,风邪乘袭,少火被郁,两耳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身发寒热,耳内如沸汤之响,此风火燥干胆汁之候,治宜舒胆汤。

  耳中干耵,无脓无水,痛如针刺,久则焚槁成聋矣,速宜平火汤重剂服之,或以柴胡聪耳汤消息调之。

  龙骨散

  龙骨(研)明矾(,各三钱)黄丹(,二钱)胭脂(一钱)麝香(少许,同为末)先捻去脓汁,次用鹅管吹入。

  吴遇斋曰:疮在耳外,用雄黄一钱,红枣一枚去核,包黄在内,火煨存性,取黄研细,搽上即愈。疮在耳内,用鱼首石炼存性,碾细,加朱、麝各少许同碾,吹入自愈。

  方鹿村曰:耳后脓疮,用柿饼蒂七八个,烧灰,将熄时,以碗覆之,冷定为末,入轻粉一钱,香油调涂即愈。

  舒胆汤

  当归白芍元参花粉炒山栀柴胡石菖蒲

  平火汤

  熟地生地麦冬玄参菖蒲

  柴胡聪耳汤

  柴胡(三钱)连翘(四钱)当归甘草人参(各一钱)虻虫(三个,去翅足)水蛭(五分)麝香(少许,三件另研)生姜(一片)

  各药煎好,去渣入三末,再煎一二沸,食少远,热服。

  程庆其曰:有虫入耳中,痛不可忍,极似干耵症,用生姜擦猫鼻,取尿滴耳中即出。

  仇芑轩曰:有耵燥暴聋者,用全蝎去毒为末,酒调滴耳中,闻水声即愈。

  卷二 杂症

  目

  目黑睛属肝,白睛属肺,瞳人属肾,上下胞属脾,大小角属三焦,心者,往来机发之轮,故目内赤者,心家积热上攻,导赤散(见口)主之。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黄者脾热,泻黄散(见舌)主之。有视物不明,不肿、不痛、不赤,无翳膜,或见黑花,无眼光者,是肝肾阴虚,不可服凉药,宜滋阴肾气丸主之。有初生眼闭者,由产母食热物毒物所成,以熊胆少许,蒸水洗之,日七次。如三日不开,与地黄汤服之,乳母与木通散(见胎热)服之。乳母食热物毒物,令儿眼赤者,消风散加减调之。时气风热,眼昏红肿者,开明汤、冲和汤主之。斗睛,牛黄膏主之。疳眼流脓生眵,龙胆饮子治之。痘毒及无辜疳入眼,羊肝散治之。初生洗拭不净,秽汁浸渍眼中,两角赤烂,至长不瘥,又有难产,转侧差迟,血压儿首,灌注入眼,生下不见瞳人,外胞赤肿,上下弦烂,亦宜生地汤服之,四神散洗之,不可服重剂寒凉,致伤脏腑。若因肝气上冲,脑汁大坠,翳膜卷帘,非服补脑还睛丸不可。

  诸不治症

  白珠如炙脑髓,翳如梅花蕊,瞳人散乱,青光瞎,白珠脓出,内翳裹睛,血脉胀出,瞳人打破,白翳贯心,乌珠突起。

  泻青丸

  龙胆草栀子仁大黄羌活防风(各一钱)当归川芎(各一钱五分)蜜丸,竹叶薄荷汤下。

  滋阴肾气丸

  熟地(三两)山药归尾丹皮北味柴胡(各五钱)茯苓泽泻(各二钱五分)生地(酒炒,四两)蜜丸,辰砂为衣,每十丸,空心白汤下。

  张迂庵曰:人至中年,肾水衰耗,两目昏花,极宜六味地黄丸加枸杞、甘菊、沙苑蒺藜常服。平素火盛者,入酒炒黄柏一两,火亏者,入肉桂一两。眼昏兼虚热,红肿涩痛者,此丸减少作汤,加枸杞、甘菊,数服自愈,不得妄用风药,致损真元。

  生地黄汤

  生地赤芍归尾川芎甘草花粉灯心

  消风汤

  防风茯苓蝉蜕陈皮浓朴川芎羌活荆芥穗白僵蚕藿香叶甘草

  开明汤

  羌活白芷荆芥防风菊花川芎生地黄芩当归尾蔓荆子草决明薄荷灯心生姜

  冲和汤

  治四时感

VIP内容

此处内容仅限VIP权限查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均为网络整理发布,仅限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