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灵异《青囊尸衣》
(斑竹推荐)
鲁班尺
楔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
,是夜,倾盆大雨,许昌城北
死牢。飘忽不定的油灯光下,一个清癯白须的老者将一个布
包交给牢头,轻声道:“此可以活人。”那牢头悄悄将布包
揣入怀中。
1700 年后,有游人至江苏沛县华佗庙,庙门前一副对联
曰: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
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
千秋。
说的是,当年三国神医华佗将其毕生心血凝著《青囊经》

临终前夜传于牢头,那人竟不敢接,华佗无奈将其付之一炬,
致使该医经失传至今,令人扼腕叹息。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此事早已湮没在漫漫尘世之中了。
作者:鲁班尺日期:2007-07-20 13:46 第一
章祖坟
时值1975 年暮秋,江西婺源南山脚下,一株高大的老槐
树下,围着一群村民,大家都仰着脸瞧着粘贴在树干上的一
张布告。
布告上写道:根据县革命委员会指示,凡位于通往灵古洞
的坟墓须于十五日内自行搬迁,届时仍未搬迁的坟墓将视为
无主坟,由镇革委会组织基干民兵统一铲平,希革命群众踊
跃配合。落款是婺源县南山镇革命委员会,下面盖有鲜红的
大印。
寒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匆匆向家里跑去。
朱寒生今年二十岁了,平日里在家中跟着当赤脚医生的父
亲学徒,做些上山采药、捣臼配伍等琐事,虽然性格内向但
人却老实忠厚,村里的老人们都很喜欢他。
村东头的三间茅草房是他的家,门前种着些党参柴胡等中
草药,大黄狗懒洋洋的伏在门槛上。
“老爹,镇上来人贴了告示要限期搬祖坟啦。”寒生还未
及进院就先喊了起来。
“噢。”屋内应声道。
父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医术一般,但医德很好,周围
十里八村的老表都找他来看病,一般的病都不去镇卫生院。
屋内光线暗淡,父亲坐在椅子上手握石杵在药缸中捣药,
四下里散发出一股植物根茎的土气。
“老爹,为什么要把灵古洞前面的坟墓都搬走呢?”寒生
问父亲。
父亲摇了摇头。“我们朱家祖坟葬在灵古洞那儿有好多
代了吧?”寒生憧憬着说道。
“是啊,年代太久远,我们也只能管到曾祖父那一辈儿了,
让我看看,明天是庚戌日,适宜破土迁坟,我们就明日辰时
去吧。”父亲手指掐算着说道。
寒生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是父亲一个人辛辛苦苦的将他
拉扯大,靠着一点祖传的医术,勉强度日。旧时的中医,多
少都涉及点风水术,以前父亲也给别人相过阴宅,后来在文
革中遭到了批判,说是封建迷信,打那时起,父亲就再也没
有提过这档子事了。
“老墓里能有点什么就好了。”寒生自语道。
“咱家子穷,老墓里除了一把骨头还能有什么?别胡思乱
想了,对祖宗不敬。”父亲瞪了他一眼。
当晚,寒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挖老坟是个稀奇事,想到
此,他就兴奋不已。
作者:鲁班尺日期:2007-07-20 16:06
清晨,院子里的雀儿叽喳个不停,寒生早早的生火,煮了
些红薯稀饭,日子艰辛,他还是多抓了把米放进锅里,今天
不同于往常。
吃完饭,他和父亲扛着锄头铁锹雨伞和几条布袋子出发了。
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
故里,放眼望去,松竹连绵不断,掩映着白墙灰瓦、飞檐
翘角的徽派明清古建筑,炊烟袅袅,静得像是一幅田园山
水画。
翻上一座山头,回眸眺望西南方向,当年朱熹回乡扫墓时
亲手栽植的古巨杉24 棵(寓24 孝之意)
,至今已逾800 余年,
依然默默的矗立在文公山上。
“跟上,快要七点了,别误了时辰。”父亲在前面催促道。
寒生恋恋不舍的转身跟上,难怪有人说,婺源是中国最美
的乡村,这是断然不假的。
前面是一片碧绿的毛竹林,从竹林中穿过,就是有名的灵
古洞了。这一带的山体都是石灰岩,江南雨水又多,侵蚀出
许多的溶洞,灵古洞是其中最大的,据说从未有人进到底过,
单单站在洞口,就会感到有一股阴风袭来,小孩子们更是不
敢接近,传说那黑黑的洞口会把小孩子吸进去的。
竹林里已经见到零零落落的坟墓了,有些墓碑东倒西歪的,
那是地底下到处横行的竹鞭拱翻的,朱家的祖坟还在前面,
就在灵古洞口不远的地方。
“嘎嘎。”两只乌鸦站在荒草萋萋的坟头上望着这边。
“到了,这是你曾祖父的墓。”父亲说着放下了扛着的锄
头,那墓碑也是歪倒着的。
寒生大喊一声,轰走了那两只黑兮兮的乌鸦。“寒生,
你要记住,刨开棺材板时要屏住呼吸,密封好的棺材里
有尸气,吸进去会生病的。”父亲举起了锄头。
“尸气有颜色么?”寒生问。
“有,但是一般人看不到的。”父亲回答。
“都是什么颜色?”寒生饶有兴趣的追问。
“嗯,一般是淡灰色,也有黑色的,像浓烟一样,很邪门,
最可怕的是红色的尸气,沾上就没救了。”父亲说。
寒生听罢,心中顿生惧意。
作者:鲁班尺日期:2007-07-20 16:47
祝贺你得到了沙发~~~~~
作者:鲁班尺日期:2007-07-20 19:41
竹林里雾气沼沼,一团团的伊蚊煽动着翅膀,虎视眈眈的
盯着这两个热血的人类,寒生不由得打了个哆嗦,这种蚊子
咬人无声无息,叮的包不大,但是奇痒,你恨不能把那块肉
都抠出去。
父亲一锄锄的掘着土,额头上冒出汗珠,寒生递过毛巾,
顺手抢过锄头干了起来,毕竟是年轻人,体力壮,速度明显
快了许多。
父亲坐到了一边,抽起了烟,香烟味儿弥散开来,蚊子群
退回到了竹林里。
寒生用力的刨着,四周已经堆起了高高的土,就在这时,
突然手下感觉有异,“咚”的一声,锄头一沉,手腕翻转用
力,竟硬生生的扯出一块黑褐色的木板来。
“有黑气,躲开!”身后一声暴喝,父亲凌空跃下,一手
扯住寒生将他推了上去。
寒生回头望去,只见父亲身体摇晃了几下,一只手从怀里
摸出了个药丸塞入了口中,原来父亲已有准备。
寒生躲在圈外,仔细瞧着坑内,自己却是什么也看不见。
父亲继续清理着浮土,然后用力撬开棺材盖,随即跳了上
来,张着嘴大口的喘息着。
“老爹,我看不到黑气呀。”寒生搀扶住了父亲。
“当然,你还没学过堪与观气之法,自然看不见了。”
父亲说道。
寒生踮起脚,向土坑内看。
“等等尸气散了再下去。”父亲又点起了一支烟。
“老爹,曾祖的棺材里怎么会冒黑气呢?”寒生不解的问。
父亲叹了口气,说道:“你曾祖也是个郎中,大概是怕有
人盗墓,里面放了蟾蜍曼陀粉。”
“蟾蜍曼陀粉?这东西也能产生有毒的尸气?”寒生问道。
“这味药只是有麻醉的功效,一旦结合了尸体分解时的腐
败气体,便会产生剧毒的黑色尸气。”父亲解释道。
“那么最厉害的红尸气呢,是怎么出来的?”寒生感到
越来越刺激。
“老爹悬壶一世,至今还没有遇见过。”父亲说道。
此刻辰时中,一缕阳光斜斜的射下来,照到了土坑里。
父亲跳了起来,抓起雨伞,站在土堆上,把雨伞撑开遮住
了阳光。
“先人的骨殖见不得太阳光的,寒生,尸气已经散尽,你
下去替曾祖敛骨吧。”父亲鼓励寒生道。
寒生拿起一条布袋,壮着胆子跳下了坑。
作者:鲁班尺日期:2007-07-21 11:02
一副完整的骨架,呈黄褐颜色,不过姿势却是十分的怪异,
那具尸骨是头向下爬着的,脊背朝天。怎么会这样?当地从
来都没有这种风俗啊。
寒生皱了皱眉头,目光扫视了下棺内,也没有发现任何
的随葬物品,棺材底部有一些极细的尘土,掩埋了部分骨殖。
他嘟囔了声,蹲下开始敛骨,平生第一次钻进了棺材里,心
里慌慌的,忐忑不安。
骨殖一根根的装进了布口袋,骨骼之间的筋膜早已消失了,
所以连接处都是分离的,拣起来很容易,最后捧起骷髅头,
小心翼翼的塞进口袋里。
“老爹,拣完了。”寒生喊道。
江南的晚秋,天气变化无常,刚才还有阳光照下来,此
刻却是乌云蔽日,哗哗下起雨来了。“寒生,辰时已过,我
们回去。”父亲看了看铅灰色的天空,摇摇头说道。
“那其他的墓怎么办?”寒生问。
“再找吉日吧。”父亲拉住寒生的手,拖了上来。
父子两人照原路返回,等赶回村东家门口时,浑身衣裳都
已经湿透了。
草屋前的大香樟树下,站着几个人,焦急的四处张望,一
见寒生父子,赶忙迎上前来。
“朱医生,我家婆娘就要生产了,麻烦您赶紧跑一趟。”
那为首的中年男子焦急地说道。
“好,我收拾一下就去。”父亲进屋去取药箱。
“寒生,今天不一定赶得回来,你在戌时把遗骨清点一
下,然后用白布条扎紧放在西屋壁龛上,记住点上三炷香。”
父亲背起药箱,叮嘱寒生道。
“知道啦,老爹早去早回。”寒生应声答道,走进西屋放
下布口袋。他知道,接生不同于看病,有时产妇折腾一两天
还生不下来,父亲就得在那里随时看着,今晚肯定又得自己
独自吃饭了。
晚上掌灯时,寒生自己胡乱扒拉两口饭,看看时钟已经七
点,戌时到了,他来到西屋壁龛前,取下布口袋,开始遵照
父亲的嘱咐在油灯下清点骨殖。
自幼就跟着父亲行医,十多年的耳闻目染,寒生对人体
并不陌生,他知道人体大大小小有204 块骨头,但是听
说外国洋人有206 块,他们的第五脚趾骨比我们多一块,
不过父亲也没见过。
“175,176,177……”寒生口中念叨着,咦,怎么没
啦?他倒过袋子,里面空空如也,一根也没有了。
缺失了哪些呢?一共少了27 块,他想了想,干脆摆起
来看。说干就干,寒生将所有的骨头按人体的顺序拼了起来,
戌时尾,当钟声敲打九点钟时,人体骨骼拼接完成了。
曾祖的骨架安静的躺在了西屋的地上,唯独缺少了一支右
手掌……。
作者:鲁班尺日期:2007-07-21 18:45 第二
章金井术
寒生望了望窗外,雨已经停了,云缝中可见寥寥星辰,月
光散射,山间一片朦胧。
缺失的手骨一定还在棺底的尘土之中,只怪自己当时粗心
大意,曾祖啊,不是我对先人有意不敬,而是……不行,我
要去把它们取回来。
寒生想到这儿,站起身来,取出手电筒,另拿了只布袋子,
扛着铁锹出门。
村里的人家早已经拴上了门,由于村庄还未通电,为了
节省灯油,村民们一般的都是吃罢了晚饭,早早的上床休息
去了。山间的小路崎岖不平,月光时隐时现,竹林中时不时
地传出“咔咔”的响动,寒声知道,那是毛竹拔节的声音。
学医的人一般是不大信鬼神灵异的,但是一个人行走在黑漆
漆的竹林中间,心里头还是发怵,寒生此刻真的开始后悔了。
他把电筒光柱晃动着射向林梢间,赫然发现好多乌鸦蹲在
竹枝上,睁着红色而邪恶的小眼睛盯着他,他赶紧快行几步,
不敢回头看。
总算出了竹林,白天挖开的墓穴还在那儿,土堆曾被雨水
冲刷过,留有几道小水沟。
寒生蹑手蹑脚的走近土坑,月亮此时又隐入了厚厚的云层
里,天地间骤然暗淡了下来。
手电筒的光线很微弱,电池已经用了很久,父亲总是把用
旧的电池搁在火塘边上烘烤,尽可能的延长其使用时间,今
晚可千万别熄灭啊。
得抓紧时间了,寒生不容多想的跳入了坑内的棺材里。
棺材里有一点点的积水,与尘土搅合成了粘稠的泥浆,寒
生一只手握着手电,另一只手则小心翼翼的扒开稀泥,在棺
材的中部底板上,他发现了掌骨的端头,总算找到了,心中
一松。
他轻轻地捏住掌骨的一头拽出整个指骨,微弱的光线下,
一个拳头大小的洞口露了出来。
金井!穴之魂…… 听父亲说过,以前有钱人花重金聘请
风水师寻找一块好的阴宅地,但大多数也只是择吉葬下
去了事,只有极厉害的风水师才懂金井术。
寒生怔怔的望着棺材底板上的那个垂直的洞,一股阴凉的
气味儿自洞内透出,那可能就是地气了。
父亲说,金井内都有墓主人平生喜爱之物,如珠宝之类的
东西投入进去,当年慈禧太后寝殿棺椁的脑后位置就有一口
金井,内里珠宝无数。
曾祖,一位穷江湖郎中,居然棺内有口金井,那里面能有
什么呢?
寒生想着竟自兴奋起来。
作者:鲁班尺日期:2007-07-21 20:42
正在努力填着呢
~~~~~~
作者:鲁班尺日期:2007-07-22 10:32
夜已深,乌鸦们大概已经睡去了,竹林里寂寥无声,偶尔
看得见一两处到处游荡的绿芒,那是鬼火,墓穴中尸体腐烂
时分解出来的磷,在空气中自燃。
寒生不敢直接伸手到金井内,手电光也越来越微弱了,照
不到那洞有多深。他从坑里爬上来,走到竹林边,撇了根竹
枝,捋去竹叶,握着这一人多长的竹竿又重新回到了坑里。
寒生小心的将竹竿轻轻的插入金井内,慢慢放下去,就在
竹竿将要没到顶时停住了,看来洞深也就在一人左右。怎么
办?手电筒即将没电了,四下里黑沉沉的,一个人也没有,
静寂得连心跳都听得出来。
漆黑的夜空,云层裂开了,月光透了下来,照得坑内明晃
晃的,十分清晰。
寒生好奇心占了上风,说干就干,他关掉了手电筒,抄起
了铁锨。
借着月光,一锨锨的土甩了上来,寂静的山林里,只听得
见寒生呼哧呼哧不停的喘息声……
他沿着金井里的竹竿向下挖掘了近一个多时辰,坑越来越
大,但是金井里却什么都没有发现,哪管有个什么金戒指或
耳环手镯也好,唉,他叹了口气,咬紧牙关继续铲下。突然
见,听到了一种空洞厚重的声音,铁锨头触到了与土壤不同
的物体。
寒生蹲下来,用手拂去浮土,月光下,露出一层白森森的
东西,取下来一块托在掌心细瞧,原来是白色的石灰膏,厚
约两寸。
寒生精神大振,下面一定有东西!
他奋力铲碎石灰封面,扒拉到一边,伏下身再瞧,下面赫
然又是一口棺材!
棺下墓……他一屁股坐在了那儿。
自古以来,选择阴宅尤为忌讳棺下压墓,此乃万分的不
吉利,迷信的说法,被压之墓怨气上升成煞,不但毁去风水,
而且迁怒上面墓主的后人,甚至带来血光之灾。
可是曾祖的墓地是经过了高人指点的,甚至还设了金井,
怎么会建在他人的墓穴上面呢?
听父亲说过,墓棺埋在土里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沉降,有的
下降毫厘,有的寸许,随土质的密实结构而有所不同。此地
处于山间,土壤极密实,若是自然下沉至两三米深,岂非需
时上千年?如此说来,曾祖择穴时根本就没有发现其下有墓,
金井也只是吸地气只用,此地看来定是一风水宝地,事隔千
年,竟有人点中同一穴口,实在是机缘巧合啊。
寒生此刻已经断然不疑,这是一座千年古墓。
作者:鲁班尺日期:2007-07-22 13:33
古墓的棺盖是一块整板,呈青赭色,纹理细腻,透出一
股淡淡的香气,寒生识得这气味儿,这是香樟木,内含的樟
脑油可驱虫防蛀,如此棺盖,这棵老樟树必是有千年以上树
龄。
寒生清除干净覆土与石灰膏,最后设法开启棺盖。他先合
掌对古墓三鞠躬,行了大礼,然后将铁锨铲下。
棺盖尽管木质优良,但是毕竟年代久远,多少有些腐朽,
在铁锨的铲击下,骤然裂开了一道缝隙……
淡淡的红色尸气自裂口处逸出,寒生根本看不见这道气,
只觉得鼻子嗅到了一股甜甜的味道,然后身体慢慢的软了下
去,爬倒在了棺材板上,脸部俯在棺盖的裂隙处。惨淡的月
光下,紧随着红色尸气的是数十条白色的细丝从自缝隙中爬
了出来,缠绕着爬到了寒生的脸上,那些细如菌丝的东西从
寒生的鼻孔中钻了进去……
古时风水师替人迁墓最怕的就是尸气,一旦不慎吸入,轻
则生病,重则丧命,人们大都误解为鬼魂附身,实因普通人
肉眼看不见尸气之故,当然有些半吊子风水师自己本身也是
瞧不见的。尸气中最邪门的当属红色尸气,但极为罕见,此
气沾上即毙命,根本无法医治。
世上事,凡毒物数丈内必有解毒之药存在,正所谓相生相
克是也。这剧毒的红色尸气的克星,正是那白色的菌丝,名
为“白陀须”,是一种寄生在腐尸身上的真菌。此物生长极
为奇特,须在密封和恒温的环境下缓慢发育并处于休眠状态,
但见空气则迅速生长。
寒生吸入红尸气,本应无救,碰巧“白陀须”遇空气则从
裂隙处向外生长,正好迎上寒生的脸部,于是从其鼻孔中钻
进,反而解去了剧毒的红尸气,这也算是机缘巧合了。
寒生徐徐醒来,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刚才已经是九死一生。
我怎么打了个盹?他自言自语道。
作者:鲁班尺日期:2007-07-23 13:24 第三
章千年古墓
月色迷蒙,寒生感觉到鼻腔处有点痒,不在意的用手揩拭
了几下,擦断了白陀须的菌丝,他没有发现飘落的细如毫发
的长丝。
抬头望了望天空,西北方浓厚的云层飘了过来,得抓紧时
间了,他想。
寒生手握铁锨,将锨头插入方才铲出的棺盖上的缝隙中,
用力压下,随着“嘎吱吱”声响,已朽的棺材盖板承受不住
撬力,破碎了。他清理掉上面破碎的木板,抓过手电筒朝黑
洞洞的棺材里面照去。
一个长满白毛的人形物体静静的躺在棺材里……
寒生吓了一跳,这具千年古尸怎么长满了白毛?他定睛细
看,不禁心中一凛,那白毛竟然在生长!细如蛛丝的白毛奔
着盖板的缺口而来。
寒生眼角瞟向棺材角落,见到了一个长方形的木匣,约有
三十几公分长,上面落满了细细的尘土。
寒生的心“噗嗵噗嗵”的跳起来,他小心翼翼的将铁锨伸
过去,轻轻地铲起那木匣。当他抽回铁锨抓住了木匣时,发
现那些白色的菌丝已经快要长满了棺材,他来不及细看那木
匣,赶紧爬上了土坑。
月光下,那些白陀须摇晃着伸出棺材,继续向上攀升着,
寒生大惊,放下木匣,抓起铁锨,拼命的往坑里填土,盖在
那些白色的生物上。
当夜空中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时,墓坑已经完全被填平了,
那千年古墓也未留下一丝痕迹,寒生擦去脸上的汗,终于松
了一口气。
四下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寒生揿动手电筒开关,
灯丝一红,然后就不亮了,那电池终于耗尽了。
雨下得大了起来,竹林里的竹叶击打的“簌簌”直响,寒
生将木匣放入布口袋,那里面还有寻回的27 块手骨,他背起
了口袋,拎着铁锨,摸着黑往回走去。
雨雾下,竹林里的鬼火已经不见了,那些乌鸦大概也闭上
眼睛睡了,寒生只有一步一步摸着前行,不时地撞上粗大的
毛竹,散落下一大堆雨滴。
一两个时辰后,寒生才跌跌撞撞的摸回了家。
作者:鲁班尺日期:2007-07-23 17:50
大黄狗笨笨不像往常一样凑上来摇头晃尾,似有恐惧的嗅
着空气,嘴里发出低嚎,身子颤抖着往后退,缩进了堂屋的
角落里。
寒生心中兴致勃勃,根本无心理睬笨笨的异样表情,径直
的走进西屋,父亲果真还没有回来。
他放下布口袋,点燃了油灯,来不及脱去身上湿透的衣
裳,迫不及待的从布口袋里拿出那只木匣,凑到油灯下仔细
观看。
木匣上的尘土已经被雨水冲刷掉了,露出黑红色的木质颜
色,这是一只紫檀木匣。木匣沉甸甸的,没有折页和锁,是
滑盖匣,滑槽的边缘都封了火漆,起到隔潮和密封的作用。
寒生试了试抽不动,便起身到灶间找了把小尖刀,在灯下一
点一点地抠去封口火漆。
刮了老半天,终于抠干净了,寒生抑制住狂跳的心,端坐
好身体,深吸了口气,然后小心翼翼的将滑盖慢慢的抽
出……
匣子里面放着一个白色的麻布包,看上去质地较粗糙,布
包上面摆着一张发黄的纸片,上面写有黑黄色的字迹。寒生
小心的拿起纸片,在油灯下细看,原来这是一封信,字体是
隶书,笔法苍劲古朴,信上写道:
建安十三年秋白,丞相斩旉于许昌,旉于牢中托付《青囊
经》一部及阴阳尺一把,谓“得此经者可活人”。吾乃吴徽
州府婺源南山人士,今嘱后人此经随葬于耳,此经他日若得
见天日,得经之人当悬壶以济世,切不可道其之来历,然父
母子女亦不可言之,切记,不负旉之托也。魏黄初七年暮冬。
寒生越看越惊,冷汗自两颊滴落。
他从小就听父亲说过,
《青囊经》相传是三国时神医华佗
所著,当时他被曹操囚于魏都许昌死牢,自知命不久矣,便
将毕生医术写成一本《青囊经》
,交与狱卒,希传于后世。不
料狱卒死活不敢接受,万般无奈之下,华佗将其呕心沥血之
作付之一炬,可惜一代神医毕生医术就此失传,那华佗单名
一个字“旉”。难道,难道说1700 多年前的《青囊经》还在
人世?
油灯下,寒生颤抖着手慢慢的解开包袱皮…… 作者:鲁
班尺日期:2007-07-24 10:20
布包一层层的打开了,呈现在寒生眼前的是十几张零乱而
颜色发黄的纸片,匣底斜躺着

VIP内容

此处内容仅限VIP权限查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均为网络整理发布,仅限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