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
观的采访实录
有骨难画
写在前面
在这里,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不符合你“三观”的内容,
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你一时无法接受的内容,这里有发生在战
场上的诡异事件,有电影里才存在的妖魔鬼怪,有小说情节
中的离奇探险,也有传说中的珍奇异兽以及匪夷所思的大案
要案……
不接受不要紧,不相信无所谓,不接受,大可不看,不
相信,大可当它是一部小说而已,作为作者,为了保证可以
正常的更文,以及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口水战,我谢绝回答一
切与本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总之一句话:信不信由你,写不
写在我,也包括下面这段话。
你若问我我写的这些故事是真的假的,我会告诉你它是
真的,但我只负责写,不负责向你做任何解释。
说完了以上的基本声明,我感觉有还有必要再说明一下
我的职业:我是一名记者,不过这个记者不是大家所理解的
通常意义上《XXX 日报》

《XXX 晚报》的记者,也不是各类
电视台的记者,而是如本文书名写的那样,我是一名“内参
记者”
,相比于上述的“传统记者”

“内参记者”也可以姑
且称作是“非传统记者”
,那么什么叫做“内参记者”呢?
去伪存真,剥掉那些神秘主义色彩直来直去的说,就是专门
行走在涉密事件的第一线,通过采访、追访、亲身经历等方
式掌握相关事件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整理与润色,将破碎的
信息变成一篇篇相对通俗易懂的文章,然后发表出去给可以
看的人看。
当然了,发表的地方不是公开可见的任何对外刊物,还
是如本文的书名所讲,这些文章主要刊发在“内参”上“内
参”既只在内部发行的刊物,它主要提供给相应级别、相关
领域的人员阅览。
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领域,凡是涉及到官方的,基本都
有各自这样的刊物,中纪委有反腐的“内参”
,公安部有大
案的“内参”
,作为国家最顶级暴力职能部门的部队的“内
参”种类那就更是多如繁星了,连负责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饮
食的“营养科”
(负责此事的那个单位就叫这个名字)也有
自己的“内参”
,在那里面讨论的是世界最前沿的饮食营养
学。
而我自认为也算是一名军迷,就以军事类杂志做一个例
子,说几种部队“内参”的名字:
《火力与指挥控制》

《陆
军装备》

《装备》

《弹道理学》等,这些杂志都是涉密的内
部刊物,
有一些虽然在网上可以查阅的到,
但绝对购买不到,
更订阅不到,在部队的相关单位,每月发行的这类杂志在过
期之后都要进行集中销毁,以免外传泄密,而与之相对的市
场化,或者说是公开发行的军事类杂志,比如《现代兵器》

《兵器知识》

《兵器》

《坦克装甲车辆》等,则是可以花钱
买到,每月订购的,这前者对内,后者对外,在内容上的区
别是十分巨大的,对内刊物内容,一般专业性非常强,会追
踪当今世界相关领域上的最新近况,并相应提及我国在该领
域的目前状况,
为有关人员提供最权威、
最及时的资料参考,
所用语言绝大多数皆为专业术语,如果不是业内人士,那阅
读起来基本都会感觉其枯燥晦涩,但对外杂志上则不然,因
为要考虑销量等经济利益,所以对文章的文笔有一定要求,
让普通读者也感觉有较强的可读性,面对的人群不同,刊发
的目的不同,所以两种刊物的风格也就截然不同。
而我虽然写的是“内参”
,但不是技术性“内参”
,作为
一名记者,我更加注重的是事件本身的细节与事后的发展,
对于那些难懂的技术理论,我基本不写,而且术业有专攻,
倘若真要我写,以我的能力也写不了,而且我面对的读者人
群,也不以技术人员为主,这就决定了我写出来的东西,兴
许大家会更好理解一下。
除了职业以外,还有一点也十分有必要在正文开始之前
讲清楚:因为我决定把这些事情写出来,并发出去,那么就
要考虑到它的可读性。所以我在其中原则上采用采访稿的写
作模式,但相比于我刊登在各种“内参”上的文章,很多地
方都会在必要的部分更加倾向于小说的结构,以便于提高读
者的阅读兴趣,而我用一个自然段说明这件事的目的是想告
诉大家:它可能看着有点像小说,但它不是。
那么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结案既然是刊发到“内
参”上的,既然是涉密内容,又怎么能堂而皇之的写出来发
表在网络论坛上呢?首先,我所写的这些,即便涉密,也只
是曾经涉密,现已脱密的内容而已,并且即便在涉密期间,
这些内容的保密级别也属于非常低的水平,说到涉密问题,
我还可以给大家科普一件事情,从我国的保密制度上来说,
一般分为“秘密”

“机密”

“绝密”
,三大级别,保密级别
依次向上递增,而“绝密”又分为五个子级别,仍然是以部
队为例,通常来说,最为常见的“秘密”内容,相关的营连
级干部就有权阅读,
“机密”级则要上升到团级以上,至于
“绝密”级,最低也得是军区大佬才可以,如果上了“三级
绝密”及以上,那阅读权限就得是巨佬级别才能拥有的了,
所以,请放心,真正涉密还未脱密的东西我出于纪律约束与
个人操守那肯定是不会乱写的,而那些毁天灭地,事关国家
安全的东西,我就更不会写了(关键是即便让我写,以我也
什么都不知道)

另外,虽然文中的所有事件都是真实的,但细节上有真
有假,这是为了多方面的需要,而在具体的人名上,我也都
做了化名处理,所以不要试图去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人名,
即便搜出来同名同姓的,那也跟我写的东西没有关系,在报
刊上刊登的内容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常常在采访时会使
用各种化名,完全公开的报刊内容如此,更何况是曾经涉密
现在要拿出来说说的“内参”

(注:
上面关于保密级别的问题,
是我所在单位的情况,
也许每个单位并不完全一样,如果有业内同行在场,那么欢
迎指教,不欢迎乱喷,也奉劝想乱喷的不要乱喷,因为那样
我会鄙视你。

在这段话的最后,如果要有人问我写这些东西的动机是
什么,那么说的简单而又文艺点就是:我想让在政策允许的
范围内,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并不仅仅
是双眼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你所看到的,未必就是事情的全
部,更遑论有无数的事情,你压根儿就看不到,而让世人了
解的更多,
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
这是我作为一名与
“媒体”

“记者”这些行业沾边儿的一点职业追求,说的再简单点就
是:为了职业道德。
基于此,
我敲打键盘,
写下了以后我会更新的那些文字。
好了,前面的话,就说到这里吧。
人打赏
0
人点赞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作者:有骨难画日期:2018-06-12 21:34
一、越战诡事
(前言)
公元1984 年04 月28 日,我人民解放军经过18 昼夜血
战,成功使老山、者阴山回归祖国怀抱。
是役,越军不甘失败,从全国各地调集精锐8 个团共计
一万八千余人,意图于老山一线与我军展开决战,并于1984
年07 月12 日发动大规模进攻,战斗开始时越军分为四个主
攻方向,我守军则依托有利地形奋力还击。
此役便是老山战役乃至整个中越边境战争期间非常著
名的“7.12 大战”
,既“松毛岭”战役。
初期由于潜伏在阵地前500 米处的越军精锐被我军火力
覆盖,在2 名营长被当场击毙的情况下仍表现出了较高的战
场纪律,没有暴露行踪,导致我军判断失误,直接造成越军
偷袭成功,168 号阵地失守。
随后通过情报显示,我军迅速掌握越军的进攻动向,遂
调集大量火炮,为我14 军40 师119 炮群配属119 团的40
师炮团(欠第4 营、85 加农炮营7 连)
,赵言斌团长部配备
2.5 个基数的弹药,准备在守山战中重创意欲进犯的越军。
在具体的战斗中,我军炮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越军曾
试图与我军进行正面“对炮”
,但双方不仅是火炮数量、弹
药基数悬殊极大,我军还投入了当时最新型的火炮定位雷达,
越军火炮刚刚发出声音,炮弹还在空中飞行,我军的反击火
力就已经上路,这一系列的优势使我军的反击极为高效,在
8 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中,用纯粹的炮击就将越军一个精锐炮
兵旅完全歼灭在阵地上,部分越军火炮试图在开炮后迅速转
移,但火炮还未收起,我军的炮弹就已经飞到,将越军连人
带炮全部炸飞,甚至出现过我军炮弹打进越军火炮炮管的奇
迹战例。
在炮战最激烈的169 号阵地上,由59-1 式130 毫米加
农炮、66 式152 毫米加榴炮、100 毫米迫击炮、130 毫米自
行火箭炮等火器组成的火力在阵地前方组成了一道让越军
付出极大代价也无法逾越的“火墙”
,战后经过统计,我方
每一名单兵在作战时,背后平均有2-3 门大口径火炮作为支
援,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参战重型火炮比步兵还多的先例,
这莫说是在越军,就是在当时主流军事强国下也是完全无法
想象的,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火力,为我军最终赢得整场战役
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正是因为如此,战后,
“向炮兵致敬”的口号,在老山
前线响彻天空。
由于越军并不知道我军火炮打击极为精准的原因是使
用了炮兵定位雷达,所以便误以为是169 号阵地上的炮兵瞭
望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随即组织大量兵力不惜一切代价攻
击169 号阵地,认为如果拿不下该阵地就无法使自己的炮兵
火力为前沿部队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正是因为如此,才有
了上述我军多型火炮组成“火墙”的经典战例。
而当时169 号阵地上的我军守军力量非常薄弱,只有一
个步兵排,虽然在火炮的支援下最终成功将越军击退,但战
斗的过程十分惨烈,除了越军投入兵力多,不惜代价外,丧
心病狂的越军为了保证拿下169 号阵地,更是投入了一些战
后正规战史资料中永远不会提及的“秘密武器”
,它们的使
用,造成了短时间内的战场恐慌。
在这些“秘密武器”参战之后,我军官方经过研究,将
其划入“活体生物兵器”的范畴之内,随后迅速组织力量制
定出了大量的应对方法并予以坚决反击,同时也间接的促进
我国在20 世纪80 年代国内“气功热”与“特异功能”研究
狂潮的推进。
“活体生物兵器”的应用零星分布在了众多战术级别的
战斗中,其中规模较大的除了在上述的169 号阵地外,还有
142 号阵地、149 号阵地,这三个位置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
性的战场,也是越军投入最大,手段最恶劣的三处。
而“活体生物兵器”这个学术色彩浓厚的称谓,则取自
于战后总参谋部的内部官方文件与国防科技大学相关论文
中的用词,属于非常权威的“官方定义”

(未完待续)
1 楼
作者:有骨难画日期:2018-06-12 21:37
(一)
(1)169 号阵地
按照顺序来说,从169 号阵地开始:
越军对此阵地的攻击是三处阵地中最为凶猛的,再加上
当时该阵地上的我军守卫部队只有一个轻装步兵排,装备的
都是81-1 式自动步枪、
69-1 式40 毫米火箭筒等步兵班常见
的轻武器,面对穷凶极恶的越军进攻,防守压力极为巨大,
但幸好有炮群的及时支援,使越军虽然在局部兵力上占有绝
对优势,
却在付出惨重伤亡后不能如愿达成战术目的,
不过,
战局进入到第二天中午时分,之前动用427 辆军用卡车拉上
来的炮弹已经全部打完,补充弹药的车辆还在路上,就此形
成了一个小时的火力缺口,而最惨烈的战斗也就发生在这一
个小时内,也是在这一个小时内,越军投入了“活体生物兵
器”

前面被我军炮群轮番打击后,越军对我军火炮十分忌惮,
虽然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炮群由于缺少“口粮”暂时“哑巴”
了,但由于害怕这是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所以越军并
未敢轻举妄动,
遂将准备多时的
“活体生物兵器”
发上火线。
为了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当年发生在169 号阵地上有关
“活体生物兵器”战斗的情况,我辗转多地试图寻找当年的
亲历者进行采访,最终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根据曾经亲身经历该场战斗的老兵齐士成回忆:
“当时那些奇怪的东西是在中午出现的,因为参战时带
的那块表被炮弹激起的碎石打坏不走‘字儿’了,所以具体
时间我也记不清是记点,我印象里看太阳的位置,应该是快
吃饭的那个点。我们排当时一共45 个人,手榴弹一枚贴着
一枚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战壕的边沿上,所有直射武器在全部
冒着青烟的状态下重新装填弹药,准备抵御随时可能再次扑
上来的越军士兵,不过就在大家的神经绷到最紧的那会,比
越军士兵反扑更让我们精神集中的事情发生了,在我旁边的
轻机枪射手小李眼神比较好,一眼就看见了阵地下方大概不
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上,有这么七八个身影正在往上移动,看
衣着是越军没错,不过显得非常破烂,而且双手空空没有武
器,那个年头越南国内因为连年的战争,所有生产力已经全
部瘫痪,甚至连驱蚊药都不能自产,把咱们国家云南产的驱
蚊药上的中文抠掉,贴上越南文就自称是‘国产’的了,所
以在这种情况下,衣着破烂也成了他们的一个特征,类似的
事情见惯了我们也就没去多想,想他们空着手走过来,可能
是给他们自己人收尸的‘收尸队’
,那时候我们出于人道主
义,一般不打越南那边的‘收尸队’
,但前提是他们不能带
武器,人数不能超过50 人,这次他们就7、8 个人,也的确
没有武器,刚开始也就放松了警惕,心想如果他们走的太近
了就朝脚下开枪警告他们,离的再近了到时候就击毙他们,
那样也不晚。
但开始让人比较纳闷的是他们的速度很慢,根本不是
‘收尸队’害怕我军射击而匆匆忙忙收尸的样子,更不是之
前进攻中那种发疯冲锋的状态,而是类似有点跌跌撞撞的感
觉。
想到那会儿,这些‘人’就已经晃悠到距离我们主阵地
不到60 米的距离上了,看那意思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那我们就不干了,即便他们真的是‘收尸队’
,也绝对不能
客气了,更何况看他们那个样子,也不像是来收尸的。
这么近的距离上,在那种情况下,只要不是自己人,就
是一只苍蝇也不能让它飞上来,更何况是七八个身着敌军军
装的‘人’
,谁知道他们要干什么,眼看他们还往上走,排
长当机立断就命令小李用轻机枪给他们打了一个长点射,那
个画面我至今记忆犹新,一共8 发子弹从枪口射击而出,划
着弹道的弧线就飞向目标,虽然不能看清对方的面目,但子
弹击没击中目标还是可以确定的,小李那是我们团里有名的
机枪神射手,3 发长点射与8 发长点射,还有扇面射击是他
最擅长的,这种距离上对于他来说,那几乎就是百发百中,
可是那8 发子弹打在这几个‘人’最前面的3 个身上以后,
好像根本没起什么作用,特别是最中间的那个,我用肉眼可
以确定,起码有4 发机枪弹先后命中了他的胸部,可他只是
在原地顿了一下,然后仍然可以保持之前的节奏继续前进。

(未完待续)
2 楼
作者:有骨难画日期:2018-06-12 23:47
“你们的机枪手小李当时使用的是什么型号的机枪,你
还记得吗?”我插嘴问。
“记得,
是56 式班用轻机枪,
7.62 毫米的。

齐士成说。
“56 式班用轻机枪发射的是7.62×39 毫米中间威力步
枪弹,用它(56 式班用轻机枪)来射击的话,有效射程800
米,子弹到1500 米还有足够致命的杀伤力,假设在60 来米
的距离上胸部被连续命中4 发,就弹丸的动能也足够把人打
散架了,你说的那‘人’不仅没死,居然还能继续走路?”
我说。
“是啊,以前我们团里组织射击训练的时候,为了练射
手的胆子,曾经打过好几次活物,基本只要打中身子,就是
一枪死,我记得有一次部队驻地附近一个村儿里,一户老乡
家里养的牛不知道为什么疯了,谁也拉不住,最后去我们单
位求助,后来没办法给击毙了,用的是56 半自动,一枪打
在肚子上,前后通透的大窟窿,那牛是头大黄牛,足有400
多斤呢,也就这一枪,就给‘撂倒了’
,一百来斤的人挨上4
枪,
根本没有不死的道理啊,
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是为什么,
不过呢,后来这几个‘人’的表现除了中枪不倒之外,其它
方面也的确不像是人。
”齐士成说。
“嗯,那你继续往下说。
”我说。
“当时我用肉眼都能看得见,带着望远镜的正副排长看
的更清楚,记得排长当时都骂娘了,他说‘他妈的身上都被
打了好几个窟窿了,怎么还不死?!
’就这样,排长又命令
小李进行了大概3 到4 次长点射,情况依然如故,子弹击中
目标后只能迟滞对方的行动,却不能将其击毙,甚至都不能
将其击倒,经过这一番折腾,时间大概过去了5 分多钟,这
七八个身影就已经走的很近了,当时目测距离最多也就30
来米的样子吧,这时候再看,他们,特别是前面这几个,身
上别说是衣服,肚子,胸口上的皮肉已经被子弹打烂了,上
面布满弹坑,不过里面并不流血,反而是黑乎乎的一片,按
照常理来说,
被子弹击中这么多次,
而且先后间隔又这么短,
足以没有防护的人体给击碎,用你的话说,就是能把人打散
架了,可他们虽然被打的伤痕累累却还能活动,这让我们在
场的所有人都很震惊。

排长看到这情景是彻底急眼了,命令全排所有火力一块
上,往死里招呼着这几个不人不鬼的东西,45 个人,除了3
名40 火箭筒手、3 名机枪手以外,每人一支81-1 式自动步
枪,加上那3 挺机枪,就是42 条枪,在一个狭小的正面上
几十条自动武器一块开火那场面还是挺壮观的,说实话,打
疯狂进攻的越军时都没这么打过,这么多射出去的子弹组成
的火网一下子就把还在移动的几个‘人’给‘裹’住了,这
一次齐射每条步枪起码打光了一个弹匣,机枪打掉了半个弹
鼓,上千发子弹在几十米的距离上打不到10 个目标,不出
我们所有人的判断,这些子弹直接把他们全部打碎了,我看
着机步枪子弹5、6 发先后命中在一个‘人’的脑袋上,那
脑袋瞬间就只剩下一个‘腔子’了。把他们全打倒了之后,
我还听见副排长和排长讨论刚才怎么打这么多枪打不死这
些‘人’的事,结果还没说出个子丑寅某来,我所在的一班,
班长指着正前方的10 点钟方向、
1 点钟方向和2 点钟方向惊
呼‘又来了!又来了!

,被他的声音吸引,全班的战士都往
他指的方向看,果然,在这三个方向上,每一个又来了一波
跟上面那些被打倒的家伙动作差不多一样的东西,不过数量
多得多,距离大概都在一百多米左右,他们每一波最少都有
三四十个,最多的10 点钟方向,我估摸着起码得有小一百
号,最少八九十号是绝对有的。班长看到了自然就把情况报
告给排长,排长拿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下,表情非常的难看,
看他用手攥成拳头咬着牙猛的一捶战壕上的土坡,给3 名火
箭筒说‘你们三个,一人负责一个方向,用钢珠弹给我狠狠
的炸!

,然后又给我们说‘剩下的等离近了,就用手榴弹给
我招呼!


7 楼
作者:有骨难画日期:2018-06-12 23:47
(未完待续)
8 楼
作者:有骨难画日期:2018-06-13 00:04
@快卡助手2018-06-12 23:46:32
顶起来
—————————–
谢谢支持
9 楼
作者:有骨难画日期:2018-06-13 09:17
“那你们当时有没有过关于对面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的想法?比如说一个念头或者是其它什么的,就以你为例吧,
你那会儿心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问。
“我最开始的第一反应是这些‘人’是不是都‘吃药’
了?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虽然我是汉族人,但老家在内蒙,
我们家那边早年有不少当地的土宗教,我记得小时候看见过
一个神汉给他的一个徒弟喂了一碗红色的水,然后这个人就
不怕疼,也不怕冷,光着脚在碎玻璃上走,内蒙的冬天零下
几十度,
这人脱光了在湖里游泳,
上来之后身上还能冒热气,
不光是这些,
而且还特别听话,
他让做什么,
那人就做什么。
他给我们说这是‘神药’
,喝了之后能刀枪不入,虽然现在
想起来他的这些鬼话自然不会当

VIP内容

此处内容仅限VIP权限查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均为网络整理发布,仅限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